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各种月度数据,7月份CPI同比下降1.8%,连续六个月实现负增长;PPI同比下降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937亿元,同比增长15.2%。此外,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支撑这个数据的是7月份我国发电量同比增长4.8%。这大部分数据都在业界意料之中,也基本配合了目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本趋势。不过,今天海关也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7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002.1亿美元,同比下降19.4%;其中出口值今年以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为1054.2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947.9亿美元,同比下降14.9%。这也表明,尽管从环比来看自3月就连续5月反弹,但总体来说进出口形势依旧严峻,大幅下降的现状没有改观。这同时也说明,中国经济要想真正实现全面复苏,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倒是央行今天公布的7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59亿元,尽管7月本来就是传统的新增贷款增加的淡季,但还是让人似乎看到了新增贷款疯狂增长的势头有下降的趋势。
今天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唯一爆出冷门的是,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头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月份为95392亿元,增长32.9%,尽管比上年同期是加快了5.6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由于今天并没有公布7月当月的同比增长幅度,所以按照加权平均计算法来推算的话,7月当月的投资增幅回落肯定是要远高于0.7%,肯定远低于6月份的同比增长35.3%速度。该增速也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水平,此前,路透社调查及中金公司的预测增速均为34.0%。
而且和这个数据发生矛盾的还有,1-7月完成投资17720亿元房地产开发确增长11.6%,比上半年的9.9%高出1.7%,也就意味着房地产在7月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的。同时,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国有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依旧保持极高的增速。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1192亿元,增长40.1%,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2391亿元,增长126.9%成为冠军。那么如何来解读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7月环比下降的原因呢?由于统计局的数据公布的并不十分全面,如果要解释这个下降的话,是否可理解为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缺位严重,影响了一些投资项目的推进;还有一个就是民间的社会投资并没有跟随政府投资这种速度,下拉整个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当然,对一个月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环比下降的现象,还需要持继续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出更全面的结论。考虑到上半年投资对整个GDP增长贡献了87.6%的显赫地位,投资增幅的变化对保八的影响巨大,所以很值得重点关注。
写到最后,还有要对统计局首次在年度、季度新闻发布会基础上开展月度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工作给点掌声。应该说今年以来,围绕不同的统计数据,统计局不断被各方质疑。比如发电量与工业增长值增速的问题,比如城镇职工收入增速问题等等。一方面确实要承认统计数据中间是有些问题,尤其在目前数据出官的体制下。但还有一方面统计数据收集本来就很复杂,牵涉面极广,要彻底搞清楚换做谁来做统计局长都不那么容易。所以通过增加月度统计数据发布会的形势,来加强与全社会的沟通,主动解释社会各种疑惑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