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的振兴或末路?


  12年前,在台湾开始跑网络业新闻时,开始接触风险基金行业,那时KPCB、红杉资本、软银、甚至全球电信业龙头Vodafone、NTTDoCoMo、AT&T等,都在全球网络业圈地;软银还喊出“网络树状投资(networking venture capital)”的口号,孙正义一口气投资了2、3百家网络企业。

  不到4年时间,2001年,网络走向泡沫化,美国的一堆知名网站如Toys.com、要嘛被购并,要嘛直接关门,风声鹤唳之下,风险基金的声音也沉默了下来。

  当时十分喜欢、报道风险基金及创新企业的几本杂志:《Red Herring》、《Business 2.0》、《Fast Company》,都以设计新颖、题材前卫、选题热门而兴起,但在网络泡沫化之后,这些杂志的发行量严重受到影响,有的被购并,有的转成网络版和会展策划公司。

  我还记得,《Business 2.0》每年会依造不同的创新角度,如“行业革命者”、“产业先锋”、“创新领袖”等,来选出当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以及“最酷”的商业点子。

  10年后,新一代的网络创新企业,在全球重新发烧。但是,能专业记录这些创新的杂志媒体,却不再存在。今年,美国曾最受企业界爱戴、一年卖出的广告曾等于美国广播电视网(ABC)的《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以象征性的一美元售出。

  美国过度发展竞争的电影、有线电视、网际网络、随选视讯生态,为平面媒体敲响丧钟。

  也警示全球平面媒体,如果不能持续创新、保持进步、燃烧热忱。读者会早一步,离我们而去。

  全球的“中国热”,正如1997年一般的“网络热”,沸沸扬扬。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投放地,深沪股市上个月也刚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股市。

  在资金翻涌、人才荟萃的中国内地创业市场,有多少不被人了解的故事?有多少创新努力的商业模式?有多少资金的热情投资?这些都赋予中国财经媒体,必须像《Red Herring》等杂志当年一样,来激情关注。

  本期《投资与合作》封面故事“SNS 2.0 获利曙光”,记者何莎莎、裴瑜就是带领读者见闻,从1997年到2009年,12年之后,网络社群类网站终于挺起腰杆,准备交出盈利成绩单的故事。

  《投资与合作》独家采访Carris衬衫电子商务网站董事长、也是资深风险投资人(投资有威尔士健身连锁、一德农业等6个项目)全雳,用他的星座个性、星盘解析,来读出他的人生起伏。摩羯座的全雳说,他投资非常保守,只投资看得见的未来,对他来说,中国内需消费,就是不言而喻,看得见的未来。你也努力在看得见未来的行业中吗?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