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引进战略管理理论以来,就产生了两种企业战略理论或观点。一种就是正宗的“战略管理”理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一种是中国企业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企业战略理论。这两种理论差异非常大。但是囿于引进的战略管理处于主流地位,往往企业界较少正面的研究二者的区别。但是为了推进中国的企业战略理论研究,本文尝试描述两种战略理论的区别。
这两种理论意见的主要分歧集中在六个方面:
第一、战略是针对企业的还是针对企业经营的,是针对企业的生命活力的还是针对经营的竞争力的,是针对企业生命的周期还是针对经营的波动的等等。这个分歧突出表现在对于发展周期的认识上。有的战略管理文章提出“战略生命周期”的概念。没有清晰地说明生命周期是指企业的生命周期还是指经营的周期。如果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就不应存在“战略”的概念。如果是经营的周期既不应有“生命”内容(不知什么是经营的生命)。
第二、战略是企业领导者的领导工具还是管理者的管理工具等。企业战略不仅是领导者的工具,更是企业最高领导者的工具。大多数的战略管理教材都认为战略是管理工具,是各级管理者的工具,或者是混合工具。(这种混合是由于缺少综合管理,把战略与综合管理混同)。目前的企业管理多是专项管理,综合管理基本上是以系统方法加经验为主的。企业中有综合管理经验的人较少,尤其是综合管理水平较高的人更缺乏。但是综合管理不等于就是战略,战略不是综合管理的工具。
第三、战略是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还是针对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的等。企业战略主要是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它对于现实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是从企业的未来发展的要求出发的。战略就是“未来决定现在”,是从未来的需要看待和处理现实问题和矛盾。战略管理有一种观点,认为知道了现在就可以知道未来。这种观点已经过时。在信息化时代,不知道未来就不能知道现在。
第四、战略是指导思想还是任务计划,是思想方法的变革还是现实思路下的管理创新等等。世界上著名的战略理论家和成功的战略家都承认,战略是思想方法的变革,也都认为战略是最高的思想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典范。思想方法变革是指用适合未来发展的思想方法去看待未来,而不是用现在思想方法看待未来。但是有的战略管理教材讲:公司战略是公司管理层所制定的策略计划(这与前面讲的所有的管理者制定的“战略集合”已经不同)。似乎策略就是战略的计划。不讲思想方法的变革。不懂得策略仅仅是针对解决当前的问题,不是针对未来的、发展的。也不懂得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增长、发展和增长的区别。发展是变革,是颠覆现实基础的创新。因此战略不是策略的集合。
第五、战略是解决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的还是解决经营的全部矛盾等。如果战略是针对未来发展的,那么企业战略就应该是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有的战略管理教材讲:公司战略计划是组织内部不同层次的不同的管理者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战略的集合等等。这是要解决经营的所有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主要矛盾,也就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决不是针对未来发展的(不知制定这样的计划要多少年和多少资源)。文章的思路反映出作者对于什么是整体和全体、二者有什么区别不清楚。所以战略管理教材中,经常是罗列许多制约企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因素,但是绝没有说明也不可能说明把这些因素统一起来的逻辑。
第六、战略是企业的最高指导还是诸多指导工具之一等。在军事上都承认战略是最高的指指导工具,因此战略只有成功的和失败的分别,没有好的或较好的或坏的区分。(就如抗日战争的战略只能够有一个持久战略,只有持久战略才可以取得胜利。不存在其它的战略,其他战略都只会失败)目前在企业和经济活动中,很少有明确承认战略是最高的指导工具。几乎所有的战略管理教材都认为战略是或者仅仅是各种指导工具中的一种,是与其他管理工具同样的。这样战略管理就分出战略的等级,有好的、较好的、差的和坏的战略等等。这种等级是用别的企业作比较,用量化指标的概念代替战略的本质功能。
这六个基本的分歧是两种战略的根本的区别,并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各个方面。从企业运用战略的实际的情况来看,没有任何企业通过应用完美无缺的可以解决全部的所有的一切的问题和矛盾的战略管理,取得了成功并得到了发展。(但是有的战略管理教授认为在美国有)
关于两种战略理论的区别的认识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