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新股为何亏多盈少?


    A股市场向来都有“炒新”情结,逢新股必炒几乎已成一大“传统”。稍远的如中小板的“新八股”挂牌、“新老划断第一股”中工国际,近的如中国石油的上市,以及IPO暂停九个月之后桂林三金等新股的炒作。

    其实,无论是中小板的“新八股”、中工国际也好,还是中国石油以及桂林三金也好,暴炒的结果是没有谁成为炒新的胜利者。特别是中国石油,这个被称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其上市却造成了A股市场以及诸多参与者心中永远的痛。

    今年桂林三金等新股上市前,深交所对于炒新风险的警示可谓不绝于耳,并且还拿出历史上的相关数据来印证。然而,警示归警示,暴炒归暴炒。可以说,今年上市的新股几乎均遭遇到暴炒。而最终的结局显然也是“灰色”的。来自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的报告显示,于7月10日上市首日买入桂林三金(002275)的个人投资者人数为26510人,两周(10个交易日)之后,有82.4%的投资者为亏损,整体亏损6480万元;而首日买入家润多(002277)的个人投资者为25437人,两周后有99.5%的投资者亏损,整体亏损1.26亿元。沪市中国建筑与四川成渝首日在高位追进的投资者,目前同样面临着套牢的命运。特别是四川成渝在10元甚至是更高价格追进的投资者,不知要到何时才能解套。因此,从目前市场暴炒新股的结果来看,亏的多盈的少。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现象,笔者以为有如下方面的原因:

    首先,市场上存在大资金或大户操纵股价的行为。大资金或大户为了操纵股价达到牟利的目的,往往利用虚假申报,拉抬、打压,对倒交易,自买自卖,连续集中交易,异常回转交易等手段,误导中小投资者跟风高位买进,从而享受“抬轿”的乐趣。如方文艳和黄丽娟等2个账户常常以连续大笔申报、涨停申报、虚假申报等方式蓄意拉抬股价,万马电缆等新股同样频现操纵开盘价的现象。

    其次,舆论导向方面的问题。除了四川成渝之外,虽然其它几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并不特别大,但像桂林三金与万马电缆还是被深交所盘中临时停牌,也就是说,其价格走向上存在波动剧烈的特征,也说明股价遭遇到暴炒。但是,舆论却一致地认为,几只新股上市比较平稳。实际上,其真的“平稳”吗?像桂林三金挂牌首日盘中市盈率达到60倍,中国建筑更是高达百倍,其背后有市场暴炒的功劳,这些个股早就失去了投资价值。但是,舆论方面的误导,却让投资者认为新股挂牌的价格是“正常”的,投资者买进这些股票不亏才不正常呢。

    其三,新股的高价发行问题。目前已经发行或正在发行的10只新股中,除了四川成渝以“标准”的20倍市盈率发行之外,其它的均超过30倍,像中国建筑与光大证券甚至超过50倍。如此高的发行市盈率,导致新股未上市就已经是泡沫满身了,再经过市场的炒作,已经没有什么“剩余价值”了,投资者的介入又岂有不亏之理?

    笔者以为,抑制新股的暴炒,除了对操纵股价者进行严厉的打击之外,舆论导致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什么“平稳”之类的说辞,那是自欺欺人的把戏。最为重要的,是改革目前弊端重重的新股询价机制,让询价机构能够询出一个合理的“市场化”价格来。至少,新股发行价格不应还没挂牌就充满了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