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亟待认定之三大基本视角
——管益忻院长在清华大学“深圳龙岗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研讨会上发言(片断)
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蓬蓬勃勃地兴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在第一时间推出,是一件至为重要的大事。我以前,对你们这个以至对其他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眼下,有三个基本的视角亟待明晰和确认下来。
1、关于如何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本人不想笼统地下个定义,关键是把握好其根本视角。我认为,霍金斯的概念,在中国的语境下不大好理解。我在自己的探讨中感到,用《资本论》里边马克思的一段话来解释、阐说,以至定义,可能更明确,更正确,更科学些。马克思讲,蜜蜂造的那蜂房使人们赞叹不已,但是,再蹩脚的建筑师也比蜜蜂要高明得多。说他高明,并不是说他的手工劳作的工艺品比昆虫蜜蜂做的还漂亮,而是说,他在这个实实在在的蜂房还没有造之前,或者说,在这个大楼还没有盖之前,在这一台机器还没有造之前,就先在头脑里完成了,就已有一个蓝图——以一个头脑蓝图的形式——完成了!而这就是创意,就是以一定价值理念为主导,赋予一定附加值,以至可能产业化的产品就已形成了。显然,这个预先的创意设计,——从创意设计——到产品,到产业化的整个过程就是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当前我们抓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操作和作品生产工艺业化运作亟待解决的一个基本定位。
2、搞文化创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坚持从消费(者)生活中来,到消费(者)生活中去的方针。我以为,现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我们应好好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毛泽东关于一切文化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的论述,用以指导今天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毛主席讲得非常清楚:甭管你是什么样的作品,多么伟大的作家,你那个作品都是来源于工农兵生活的;都必须认定,一切文艺作品本身都只能是“流”,而工农兵火热的战斗生活本身才是“源”。今天,在搞文化创意产业时,必须认定我们所有的文化创意作品——产品,他们都只能是来自生活,来自每一个消费者实际的消费生活的。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生活”本身是“源”,各种文化创意产品都是“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的原则和方针,只有坚持这个方针,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不断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早在今年5月23日之前,我就同有关同志说过多次的,应建议中宣部正式发文,组织学习,专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其一切文艺工作者、思想创作(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和“流”的关系的理论。用毛主席的那个非常科学、非常正确的观点,精辟论述武装全体国人,武装全体文化创意产业人,使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更快些,更好些。
3、要坚持三元文化底色。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定位上,要始终坚持三元文化底色。这是早在1993年,我在上海东方研究院在同汪道涵同志的对话中首次提出的。所谓三元文化底色是指,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特别是今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一定要坚持三种文化的融合、统一。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只要共产党执政,就只能是以这个为主导,它是代表方向的,其实西方也是这样。里根上台有“里根经济学”,布什上台有“布什的纲领”。这个是不容许质疑的!第二,以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为主体。中国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张明敏的歌唱的好啊!“洋装穿在身,我有一颗中国心!”。说的再具体些,具体到深圳龙岗区还特别要凸现客家文化特色,因为那个地方人口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客家人。当然要体现他们的文化特色。什么叫企业?什么叫产业?这是我们搞文化创意产业的人要时刻关照到的。所谓企业,(杜拉克说)乃进行资源配置,把资源变成财富的组织,产业也是这么回事啊!而按照我的客户经济理论来理解,还应加上:以为客户创造价值而进行资源配置,把它转化成社会财富的这样一种组织,这就是企业,以及由这样的企业形成的产业——当然就是这样一种组织。不用说,就文化创意产业来说,还要再加关于价值观问题。事实上,在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提出之前,也就是在工业化开始时是两“加工”,一个是加工物质,一个是后来加上的加工信息,这即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信息化。而现在就不但要讲加工物质、加工信息,而且要同时加工价值观,文化创意产业说到底是以加工人的价值观为主导的一种产业化;从总体上说,它是一种影响到整个体系架构的这样一种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