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丰田重视员工智慧的系统


本期话题:中国能否移植日本管理模式?

话题来源: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本土企业发展迅猛,但在管理方式上一直“摸着石头过河”,学习了很多国家的先进经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野蛮成长”,还是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准则。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与中国“一衣带水”,尤其是文化上有许多相似和接近的地方,于是,探究日本起飞的奥秘,借鉴日本的经验,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选择。那么,中国是否能直接移植日本的管理模式?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又要“中日”结合?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

  我们知道管理有政府管理、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之分。中国的企业管理基本都是老板一个人或带着几个能人在那里思来想去,想好后制定出实施方案,员工却不愿意执行。人才是第一资源,可这句话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理解。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可是我们却忽视这些智慧的存在。公司如何消灭“能人精英管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员工智慧”,员工的智慧才是企业持续增长最宝贵的资源。谁忽视了普通员工的智慧,谁就是在忽视企业的持续成长。日本的管理以丰田模式为代表。这种模式有两大支柱:重视员工、持续改善。很多人去学习丰田可是为什么没有成为丰田。关键因素是没有找到丰田真正成功的因子。很多人问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成本、如何持续改善。但从来没人问这些成功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那就是丰田发挥了每一位普通员工的智慧。遇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员工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他们是在真正重视普通员工的智慧。企业只所以基业常青,一定不是这家企业有多少能人,而是这家公司有没有让普通员工发挥智慧的简单管理和可以复制的系统。经营企业是和员工进行智慧的交换,老板就做智慧的整合者和最后的决策者。这才是民主领导力!或者叫群体智慧。

  2004年美国《纽约时报》负责金融专版的编辑詹姆斯 •索诺维尔基的一书《The Wisdom of Crowds》里面记载这一个故事:1968年5月,美国天蝎号核潜艇在北大西洋突然失踪,没有人能确定其沉没的位置。美国海军搜索了数月,依然毫无音讯。当时,有位名叫克雷文的人组织了包括数学家、潜艇专家和打捞专家在内的人对潜艇可能的沉没地点进行分析。他一反常规地不是让大家一起研讨,而是让他们背对背地对潜艇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初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最后得到了一个和所有人的分析都不一样的结果。令人惊讶的是,这艘潜艇最后被找到的地点,离这个分析结果只差了22码。

  这本书第一次使得“群体智慧”这个词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所谓群体智慧,就是大家随便拍脑门的决定都一定会好于所谓“业内资深专家”的意见。换句话说,只要臭皮匠的数量足够多,就一定比诸葛亮还要好。这可真够让我们这些所谓专家们郁闷的。说白点,就是平民集体智慧的力量大于精英能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