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济学的弊端与不适用催生全息经济 “非人学”与人学观今日人类之流行文化与显学,无一不是以人类本位主义为中心的“人类沙文主义”,尤其以割裂宇宙和自然(对于地球而言割裂整个生态系统)的经济学尤为甚。西方经济学以一些人类内部自造的概念,例如:“财富、产值、GDP等”,却完全忽略了其他生命体系与宇宙系统的功效与影响(虽然仅仅有了一些所谓的外部效应与溢出效应等,依然是基于人类自私本性的)。这种人类沙文主义的直接体现就是西方的进化主义以及相对应的对于外星生命体系以及科技危机的恐惧心理。种种弊端皆来自于人类之本位中心。我们之学问皆是所谓的“人学”,而人学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划定的知识边界与所知障。目前所有的人类文明体系最大的雷同与缺陷基本都是以人类私欲为中心、以人类限制性感官的自以为是为映射,以人类现实扭曲生活为真理参照系,万物私有化、世界归属人类所有化的基点编写出来的。这种自大的智慧体系就造成了不同文化体系的文明意识形态与宗教文化。而改革这些,必须跳出人类、跳出地球、心怀宇宙、非人思维,以“非人学”的观点审视人类,将我们熟视无睹的文明怪胎解析,才能有可能“文明归零”,人类整体心灵“静坐寂静”从空悟道! 是否有些问题很傻,但是我们正是需要傻傻的来遵循经济学的本原。 观察自然界,特别是雨季与旱季交替的非洲,资源的调剂是通过自然的,甚至是由外部力量作用于内部来实现——即整个群体通过自己的生殖来控制自我的需求,从而适应供给。这点在自然主义者看来是一种类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我们在满足自我冠名“万物之灵”的时候,就是这种基于本能的需求与供给的自我控制上远远不如自然界其他生物,更不要说自我削减自我欲望的膨胀。 因此说在资源有限甚至稀缺的时候,传统的供给与需求必然失效。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比如未来水世界中描述的情况下,我们更有必要来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孰优孰劣等讨论。组织形态受到个体、自由主义、民主、个性很多的影响,因此很少有经济学家能够客观的评述在恶劣资源总额的情况下的组织形态的成本、效益。而只有科幻家与社会学家在诸如《蝇王》这样的小说中来描绘一个世界末日之后缺乏道德、伦理、价值、文明等外部约束的人类恶人性膨胀后的个人集权主义组织,在此传统经济学失效了,但是依然存在生存、需求、供给、交换,尽管更多不是自然的或者双向的。那么我们不妨假设这种情况下显贵的经济学家如何为了迎合统治者来编造经济学的内容,而该内容或许能够让我们找到经济学的本来。一个现成的例子是纳粹——我从来觉得这不是仅仅一个希特勒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出现在我们近代文明中很多思想、哲学、文明、意识起源的德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因此我们应该反思,而不仅仅因为二战的战果,或者因为死了很多人,而放弃对整个群体发展长期有利的思考,这点对于我们反思文革一样有效。 可以说希特勒其实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天才的利用与导引、煽动群体的心理需求,不但在供给上满足之,还能够让这个群体膨胀需求与扩展这种供给。如果没有所谓“优等人种”下的种族灭绝政策,如果没有这帮在该政策下受损失人才的反抗,如若没有旁人恻隐自身的担忧,光光其武力统治欧洲,凝聚全德的“武功”,或许也将被其他人誉为“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更何况从泛星球生命体与生物学基因学派、以及极限供给学派的角度来看,其“优等人种”理论还是存在一定道理,假如其只是温和的让所谓的“劣等人种”自然消亡,那末会是如何? 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有趣的实验来寻找什么是经济学的本原。假设我们分别让生物学家、基因学家、生态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等等来描述经济学家的定义,一定会发现一些本来的,但是恰恰被经济学所忽略的东西。请不要嘲笑我的无知,正是因为我不懂,所以我希望一些不懂的人同样的不懂的来描述经济学——经济学到底有什么用?很可惜我没有资源与权力去作这样的调查,我只有从科学狂人的一些行为思考我们日常认为正确的概念。 首先每一个人都是具有成本的,这个成本不仅仅包含其父母将其养大的成本。我们可以将其成本划分为:自然成本、社会成本、个体成本。如果我们从宇宙生命母体的角度来思考整个生命自然界成长的成本,那么我们又如何衡量亿万年存储在我们生命DNA基因里面,由亿万生命个体探索进化而积累下来而保存的经验信息的成本价值?我们又如何衡量全息宇宙、全息基因、生命DNA基因、生物重演、智力重演等所蕴藏的对于我们人类生存成长进化的价值所在?我们又如何考虑地球、自然界、太阳等自然环境赋予我们生存的条件的价值所在?太阳普照我们每一个人,给与地球上的生命以能量,我们用的煤、石油,吃的有机物哪一样又能离开阳光赋予的能量?我们又何尝感恩过太阳、地球、宇宙、其他的生命体?宇宙诞生出任何一个生命,自然能够为该生命的生存提供条件。在人类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麻雀不需要买房子,自然有地方住,冬天下大雪没吃的也没见得就统统冻死、饿死了。可见天道的仁慈、慈悲,可见宇宙供给的充足性!道德经昆仑仙本:“善为道者,顶天立地,照耀万物,故能成道!”。可见宇宙——道体,这样伟大自洽的巨系统并不是建立在成本核算、供求矛盾等基础之上,并没有以目前我们人类经济学中“成本、价值、价格”等概念来运行宇宙!因此以此类推,若在一个自然原生态的人类社会里面,宇宙母体给我们提供的供给应该天生自足,因此整个人类大系统与宇宙外环境系统之间应该不存在供给不足的可能性。所谓的供给不足也是我们人类内部自己因为私欲、私有制、家天下等造成的内部性相对过剩相对不足、分配不均的供给矛盾! 那么供求矛盾的另一面,需求的基础与该概念基础是什么? 传统从资源出发的经济学只能够更多的造成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以及对资源的过度消耗,而无论资源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传统经济学物化了人,假设了理性经济人,假设了市场经济自动调控那支看不见的手,而忽略了人心、人性、本能、原欲等内在“第三只手”的力量,忽略了人内在情感、心灵、智慧的需求与供给,更忽略了天道运化、天机昭昭、人生术数运程、宇宙天劫天煞等外在“第四只手”的力量。所以说现代经济学的出发原点“需求与供给”,本身就不是一个单一单纯固定不变的概念,而其本身就是一个根据心理情感调节而富有弹性的概念。一种纯粹心理学的理解,需求是个体内心自我的满足感,而供给是给予个体满足感的保障的感觉。因此基于个体感受、群体间妒忌攀比心态下的供给与需求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弹性概念。 比如说你现在有了手机电视了,应该比以前的皇帝牛多了吧,至少他们都没有享受过。但是你现在买不起房子,你跟亿万富翁比你很穷。你妒忌羡慕吧!等你好不容易买了房子当了房奴,你又攀比别墅豪宅,你不满足吧!没饿死你,你的生存需求满足了吗?你的欲望欲求满足了吗?即使假设你现在有一千万的存款,但是你担心未来兵荒马乱,担心被人抢了,担心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担心银行诈骗甚至银行倒闭。你现在的供给充裕吗? 一种通俗的类比,现代经济学类似牛顿时代的物理学,是建立在刚性机械不变的参照系基础之上;而未来的全息经济学类似爱因斯坦后的现代物理学,是建立在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相对可变的参照系基础之上的。因此从这个本原出发,经济学不应该是寻求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也无法确定在不确定弹性基础上可变的两者之间的平衡。而是应该去找到什么是需求,什么是供给,换句话说,经济学家应该是经济学的营销员,经济学家应该首先是精通人性、本能原欲的心理学家才对。而政府的经济政策不是以前的供给派或者需求派的平衡,也不再是所谓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那只是术的层面,而是去发现、引导需求,而从这点甚至可以说政府应该是真正的传教士。 而需求又分为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需求,外在需求受限于外界物质环境,具有成本刚性增长性质,不断刺激国民追求外在需求,会陷入到盲目追逐GDP的数字游戏中,并陷入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困境中;而内在需求充盈人类内脑宇宙,具有成本边际递减性质,不断刺激国民追求内在需求,会促进整体内脑宇宙的智慧丰盈度,并促进本国在全球网脑中的地位;因此未来衡量经济学家和国家政府的指标将与目前大部分国家所追求的经济增长相反,而是以比较衡量更少消耗物质资源和提升利用效率,以及刺激内在需求的增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刺激内需——内在需求,而非内部需求”。这是未来人类文明的基本准则! 可见需求与供给的调和不能终极的解决种种问题,那么是不是这种仅仅考虑需求与供给的方式或者学术方法存在缺陷?即我们的经济学家应该如何思考他们所研究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式?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 当今整个人类生活在一个由GDP、金钱数字、经济增长率等堆砌起来的虚拟幻影泡沫里面,而吹这些泡沫的正是那些金融寡头。资本主义的复利理论,造就了所谓的利滚利如相对论加速度膨胀的虚拟财富,以及追随其后的纸币贬值速度,和人类周期性遭受通货膨胀和经济大危机来掩饰这种肥皂剧泡沫的破灭!整个人类的金融资产相对于实物资产的膨胀速度要快得多。全球金融资产存量的增速,几乎是全球实际产出增速的3倍。全球主要国家所拥有的金融财富,远远超出了这些国家在全球产出中的比例。无论从名义GDP和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来看,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占全球产出的比重,都远远小于这些国家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的比重,这显示出金融全球化有可能加剧了全球财富分配的失衡。因此各种堆积如山的金融资产,相对于较小规模的实体经济,越来越呈现出惊人的 “倒金字塔”形态,使得人们担心目前全球14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 而作为整体群体的人类,更应该明白我们生存的最终目的,明白自我与自然、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才能避免目前这种不断刺激需求的无限膨胀发展,而这种发展只会促进我们人类自我的加速灭亡。惟有无私无欲而又纯净整体的天道思想,才是人类的智慧之光,是照亮一切幽暗唯智慧可达的宇宙之神光。愿人类智慧早日走出智慧盲点! 其他诸如经济学家对人的本质的看法。经济学家认为,所有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并且都是理性的。因此传统经济学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说基础上,并衍生出“自利”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这是经济学的理论前提。现有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所有经济规律和经济规则都是基于这一前提而阐述、发展起来的。但问题是本身这个假说前提就是错误的: 神经营销学模仿股市交易电子游戏的决策分析,发现人在决策时大部分都是不理性的。如“模仿股市交易最终决定” 实验:玩家A有10美元。他可以任意决定把其中多少给玩家B,可以是最公平的5美元,也可以更少,这完全取决于A想留下多少。如果B接受了A给的钱,那么这些钱就得到了重新分配。但如果B拒绝,则两个人都将一分都得不到。那么,A和B到底想怎么玩这个游戏呢?无论A给多少,B都应该接受,因为有一点总比没有好。同时,A必须尽可能少给,比如1美元。这才是这个游戏的关键所在。 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担当B角的人都拒绝接受低干2美元或3美元的给予,想要以此惩罚A:“反正你也别想得到”。因此可见在竞争合作过程中,“相对贫穷和相对不公”对群体心理的影响,以及情绪化的感受,报复心态等远远超过了理性逻辑判断,因为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理论告诉“得一点总比一点不得要好得多”。因此可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理性人假设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因此现有经济学很多结论都是建立在虚拟沙滩之上的海市蜃楼,从而导致西方经济学几乎大部分结论都是似是而非、不能适用,更不客气地话说更多都是愚弄老百姓、糊弄政府、被金融寡头摆弄的御用伪学术。是否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经济性的,一切活动是否都是功利的,还有没有非功利的人类活动?比如你谈恋爱追求女人也是经济活动?比如艺术活动、科学探索创造活动、宗教活动等?现有经济学的弊端和谬误数不胜数,罄竹难书! |
传统经济学弊端与不适用催生全息经济-全球网脑商业学
评论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