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财务管理创新之路


  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冲击着传统的一切。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坚守走创新之路,才能大有作为。

  (一)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1.泛财务资源观念。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资源概念通常指资本,而泛财务资源是指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由于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的结构和内容,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确立新的“泛财务资源”观念,并以此拓宽理财的范围。从形态上看,泛财务资源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硬财务资源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等有形资源,而软财务资源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源,包括市场资源、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和组织经营资源等。

  2. 人本财务观念。“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把人作为“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来看待,要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识以人为载体,知识资本效用的发挥从一定程度讲就是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在知识经济下必须贯彻“人本财务观念”。

  3.融智观念。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资源取代物质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和战略性资源。

  (二)合理界定财务管理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多元化特征,不仅要追求传统的股东利益,而且还要追求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在知识经济中,泛财务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个体和群体,包括出资人(股东与债权人)、员工、顾客、社区、社会公众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投资者期望其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公众期望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最大化,等等。企业的理财,必须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确立“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优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这样定位财务目标,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拓展财务管理内容

  1. 引入知识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投资,并作为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与现有有形资产相比,这类资产风险更大,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更强,且不以物质性材料成本为投资重点。因此,要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必须建立一套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新的投资分析模型。总体来说,对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应从企业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动力为标准。同时结合该类资产的特点,借鉴以往投资决策的知识,仔细考虑投资的现金流入与流出,运用时间价值理论与风险价值理论进行分析,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2.引入筹知,重构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所筹措的资本,应当既有财务资本,又有知识资本,并且应该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知识资本,以改善企业的软资源环境与结构。同时,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通过传播、扩散、对外投资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资本的潜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新经济环境下,使企业的广义资本结构最优。

  3.引入对资产质的管理,拓展资产管理的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资产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质的方面,即资产中包涵的知识量上。因此,资产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价格和数量管理上,而应该引入对资产质的管理。一方面,研究衡量资产所含知识量的方法,另一方面,研究影响资产收益性的因素,协调企业的各种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4.引入知识资本分配原则,实行按“经济要素”分配。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比财务资本更具有增值性,因此,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人力资本利润分享制度,研究知识资本所有者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与方法。在企业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后,向企业金融资本所有者和知识资本所有者进行分配,使利润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使企业利润分配更为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动知识资本拥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四)科学创新财务管理方法

  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要求研究和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新型财务管理方法。同时,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以及知识产品的大量出现,也要求对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变革。从管理组织结构来说,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行的以集权为特征的管理环节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的纵向组织结构必将被以分权为特征的管理层次少、结构紧凑、高效率的横向网络型组织结构所取代,因此,必须在改进财务管理方法的同时,构筑一套涵盖泛财务资源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知识资本及知识资产的量化,来衡量知识资本的价值和运作效率。企业可以仿照原有的财务分析体系建立一些指标,例如: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率、知识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单位产品知识资本含量、知识资本盈利率、知识资产年报酬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