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富二代”,是作秀还是揭羞?
引:针对江苏“大规模培训富二代”问题。8月19日上午,江苏省委组织部邀请部分媒体就一些热点问题做出了回应。据介绍,培训对象是指大型民企的接班人选或成长型民营企业负责人。挑选要求:40岁以下,大学以上文化,政治素质好、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社会形象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而且还设置了三道程序进行把关,一是必须得到民企负责人的支持,二是必须得到民企党组织的认可,三是必须得到上级党组织的同意。并说明费用仅是部分免费。
“富二代”确实很瞩目。光被靓丽MM、高档奢侈品牌客服中心盯着还不够,这次升级到组织也开始关注了。一直以来,“富二代”(台湾称企业家二代)羡煞常人。不需要象一些高干子弟那么低调,要的就是个性飞扬。“富二代”标准就是跑车、大牌服装、外带花边爆料。哪位“富二代”开个50万以下的车,那根本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不飙车?没绯闻?对不起,不够“富二代”标准。这么说“富二代”门槛太高。这还高啊,全国上亿元民企海了去,光江苏省召集“富二代”开大会,得堵车。
“富二代”这么逍遥下去当爹的没空管,组织就代企业家们管!统统叫过来,严格培训。当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于是就有了上述三道程序把关——简要概况就是:老板父亲支持、党组织审核批准!这不禁让人纳闷了,是培养公务员还是发展特种部队?
集训“富二代”的背后,引人反思的不仅仅是当前培训下一代的教育机制问题,也暴露国内民企管理机制诟病。首先,“富二代”就必须是接班人吗?在千百年的传统中,我们民族一直崇尚的是给子孙打拼天下的传统思维。所有的东西都是留给自己的子孙。在今天,这样的传统不仅忽略了民企的社会责任担当,也很大程度造成民企富不过二代的怪圈。希尔顿的孙女生活极度奢靡,但不影响企业的运作。如果非要把希尔顿姐妹放到决策者上,希尔顿集团很可能改行做娱乐。民企不是封建帝王室,富二代如有能力适应与提升企业当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长效的经营机制。
其次,“富二代”如何教其“渔”。很多优秀名人之后一般都会说在学习之余到餐厅洗过盘子、在居民区送过报纸等等。是否真假不说,但至少说明在某阶段这位“富二代”去体验过基层生活的艰辛。但目前我们国内的“富二代”父母大多关心的是孩子过得舒服不舒服,而不是经历了多少困难,尽管企业家们都知道人必须得吃苦。所以,在巴黎出现国内“富二代”月消费5万欧元;在多伦多出现令台湾蒋氏后代都羡慕过得潇洒的“富二代”。更多的“富二代”在完成学业上异常“艰辛”。诚然,好学历固然重要,但对商场的熟悉与理解度远非学校读来。顶着海外学历空降回家接手高层管理,能有天生高领悟力的太少。如何“渔”,恐怕更多的循序渐进对商场的了解及必要的对困难情景的处理锻炼。
再次,“富二代”的社会意识强弱。也许,很难让为年轻的“富二代”有关心底层民众疾苦、胸怀天下的意识,但“富二代”的责任担当是接手舵手的重要一点。更多的“富二代”已成为反面教材:撞人、顶包、攀比消费等等,好像不争气的国内足球运动员。前几年,浙江几位富家公子在国外商议,如何把自己家企业变现以定居国外享受"高尚"生活。浙江省领导大惊,决定限制民企所有权转卖。探其根本,是富二代们的责任担当与困难承受能力。守江山更难,没完没了的计划、会议、谈判,怎么能保证生活质量。一卖了之,皆大欢喜。而在背后,变卖企业后的员工问题等,早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今天,闻言省委组织部开展“富二代”集训。喜的是,高层意识到富二代对民企老少更替的稳定经营问题;忧的是,这样条件的集训仅仅意在促使企业家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还是作秀形式。融入政治因素的培训对企业的实效经营有多大帮助?对“富二代”的能力又有多少提升?政治过关不一定能经营好企业,经营不好企业也绝非政治不合格。而大动干戈的宣传本次集训,是促使全社会的关注,还是更进一步暴露“富二代”的现有问题。
组织集训的领导说了,我们请经济学家、党建专家、上讲台;在后备人才的党员中,培养民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学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朋友、挂职锻炼等,推动企业大发展。这段话很耳熟,不错,EMBA对外招生也如此,不过少了培养党组织负责人这项。这样的集训改成“摸青年接班人政治苗子”是否更合适?
集训的形式非常好,至少促使“富二代”端正学习观。怕的是形式大于内容,怕的是政治味太重。反过来说,这次培训政府资源是往小部分优越群体倾斜。“富二代”请专家、培养党组负责人。那“穷二代”呢?“穷二代”何不也组织次半免费的集训,穷人与穷人互相做朋友,携手并进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