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地产上市故事翻新


上市成为地产公司不懈的追求。

曾两度放弃上市机会的厦门宝龙集团,近日再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申请。据香港媒体报道,此次宝龙集团上市募集资金金额为39亿港币,并未改变上次递交申请时募集资金的数额。

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对记者说,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都很注重讲“故事”,原来一直坚持商业地产概念的宝龙集团,此次故事的内容又将发生变化。

“故事”翻新

上述熟悉情况人士说,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企业都要讲“故事”,也就是自己的商业模式,以此来打动投资者。谁的“故事”讲得好,能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认购其股票,就可以获得一个更高的认购价格,这将决定其上市的挂牌价格。

更重要的是,现在香港联交所门外排队的房地产企业有10余家,募资总额超过500亿港币,这对刚刚出现复苏势头的香港股市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吸金”行动。

因此,谁想争取在2009年上市成功,谁就要在这个阶段下足功夫,去跟机构投资者讲“故事”。

2007年,碧桂园、远洋地产等登陆香港股市时,依靠的是土地储备概念。当时,谁的土地储备多,谁就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正因此才成就了碧桂园千亿元的上市神话。

然而,自从2008年起,土地储备故事就已经在香港资本市场讲不通了。

“有一次,一个机构投资者听说某公司土地储备超千亿亩的时候,吓得赶紧将认购的筹码都要回去了。”上述熟悉情况人士说,目前香港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的判断价值观,是认为在市场走势变化不定的情况下,土地储备可能会导致公司资金链不继。

所以,现在诸如恒大等以住宅开发为主、土地储备超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可能不是当前资本市场喜欢的。而日前传出消息,恒大这次准备去香港上市,拟募资10亿-15亿美元,比上次主动下调了5亿美元。

宝龙的“故事”是什么?

这是当前机构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而至今这个话题仍在保密状态。另外,宝龙地产2008年上市时“故事”的脚本是,在全国十几个二三线城市中拥有近20个城市广场。

这些城市广场被分为“第一代”和“新一代”两种。这些项目都位于二三线城市的“副中心”,地价不高,但是升值潜力大。同时将住宅和商业地产结合起来,都在20万平方米以上。“第一代”商业广场往往是商业地产和住宅的结合品,而“新一代”项目则是集中了休闲、娱乐、购物一体的“mall”。

上述熟悉情况的人士对记者说,这次宝龙地产可能不再强调其项目的体量和发展前景,而是将“故事”重点放在项目收益上。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去年上市时准备开工的项目,今年已经开始了招商并陆续产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