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增长扩内需的“主旋律”下,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沉寂7年之后再次呈现火爆局面。昨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透露,目前国务院已批复22个城市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8820.03亿。地铁建设除了立项“一哄而上”,地铁项目建设速度过快以及建设过程存在违法分包等监管漏洞也成为争议所在
全国建地铁:
解读:我们要说保增长,上地铁项目也绝对能保增长,但我认为不能用这种形式。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更应该谋划用好钱,使资金尽到最大的效果。上地铁项目的确可以方便人民的出行,但运行成本很高,我想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去掉各项成本都不会有太大的盈利,何况这些二线城市.首先客流就是个问题,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挤占了其它的出行方式,使得其它出行线路也出现亏损,这样也就浪费了一些投资。实际上因为这些都是政府投资品,我认为在保证出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利用已有资源,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科技项目挤占已有的资源和有限的资源。当然从长期来看,这些城市修建地铁都可能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当前要谨慎,要充分兼顾各方面,当然如果现在政府资金非常宽裕,修建地铁并不挤占民生也无可厚非,但我想目前哪一级政府财政都不会宽裕到修地铁的地步?所以对于这股潮流政府要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