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价值观的功用


  由于人与文化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创造、相互共存的关系,一方面人是文化的主体,每个人、每代人都在创造和发展着文化,文化是人的活动,是一种人化的存在。另一方面,文化被人创造出来后就成为了独立于人的外在客体,反过来亦创造和制约着人即化人。每个人、每代人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身心都烙印着鲜明的文化印记,人的社会存在实质上亦就是特定的文化存在。与此同时,文化又是一个多样性的系统,文化的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宗教信仰性等等,又构成了文化的不同特征与特色,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多种文化系统,每一个文系统都有各自的文化结构和独特的价值观念,不仅东方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即使同是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既不同于印度文化,亦不同于日本文化。因此,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是由其所处的文化系统所决定的,而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又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这亦正是社会价值观的功能与作用的形成方式, 用式子表示即为: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处理态度。在此式子的基础上,可推导出会计价值观功用的式子为: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社会价值观模式(文化模式) —不同的会计价值观模式—不同的会计行为方式或会计活动。

  而对社会价值观和会计价值观的功用研究作出贡献并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霍夫斯特德和葛雷两教授。前者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不同的文化系统如何影响到与工作相关的社会价值观,并尝试提出一套能反映不同文化社会特性的社会价值观(社会文化) 模式。该模式由四个价值观参数组成: (1) 权力距离, 表示人们对机构组织权力分配的接受程度; (2) 对不确定性因素反应的强弱度,表示人们对不确定(不明朗) 情况不安的程度;(3)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表示人们在社会中的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度;(4) 男性度与女性度,表示人们在社会中的男性特点或女性特点的差异度。后者的研究主要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如何影响到与会计实务工作相关的会计价值观,并将两者有机地联结起来,提出一套能反映对会计实务工作采用不同会计行为即具有不同会计对待和业务处理功用特点的会计价值观模式。该模式亦由四个会计价值观参数组成: (1) 专业导向与法制管理,即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依据专业为导向的会计职业判断还是依据法律规定和管制;(2) 灵活性与统一性,即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强调和偏向制定和方法的灵活还是强调和偏向制度与方法的统一; (3) 乐观与保守,即在会计实务工作中采用较为创新大胆的会计核算方法还是采用较为传统谨慎的会计核算方法; (4) 透明与保密,即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是倾向于对外公开还是倾向于对外保密。

  虽然葛雷教授将霍夫斯特德教授的研究从社会价值观推到了会计价值观的一个更为深入具体的层次,但只是停留在建立一个套对会计实务工作产生功用的会计价值观模式的研究上,而未研究不同会计价值观对会计理论研究活动将会产生何种功用? 笔者认为,会计工作一般包括会计实务处理工作和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两个层面,而会计价值观指导会计主体有目的地选择某种会计行为或会计活动实际上就包括会计业务的处理行为(活动) 和会计理论的研究行为(活动) 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故而在两教授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则进一步分析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如何影响到与会计理论研究相关的会计价值观,并同样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试提出一套能反映对会计理论研究采用不同会计行为即具有不同会计理论研究对待和理论思难功用特点的会计价值观模式,该模式亦由四个会计价值观参数组成:

   (1) 创造性与传统性,即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是提倡和追求创新的目标还是维护和坚持传统的目标。与社会价值观相联系:如社会价值观模式中的个人主义倾向突出、对不确定性因素反应较弱、男性度较高,则对会计理论的研究较为推崇创造性;反之,则较为坚持传统性。

   (2) 求异性与求同性,即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是偏重求异存同的方向还是注重求同存异的方向。与社会价值观相联系:如社会价值观模式中的对不确定因素反应较强、集体主义倾向突出、权距较大、女性度较高,则对会计理论的研究较为重视求同性; 反之,则较为偏重求异性。

   (3) 多元性与单一性,即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是主张多元性的内容结构还是强调单一性的内容结构。与社会价值观相联系:如社会价值观模式中的对不确定因素反应较弱、权距较小,则对会计理论的研究较为提倡多元性;反之,则较为强调单一性。

   (4) 实证性与规范性,即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是着重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还是着重采用规范性的研究方法。与社会价值观相联系:如社会价值观模式中的权距较大,集体主义倾向突出、对不确定性因素反应较强,则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采用较为偏重规范法;反之,则较为偏重采用实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