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盏红绿灯(钱泽成)


 

心中有盏红绿灯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25中学初三⑷班 钱泽成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佛家的思想,是佛家弟子修心养性的戒规,其实它更是古人规范自身言行最明了、朴素、简洁的警示语,是古人心中的红绿灯。今人心中是不是就不需要有盏红绿灯了?答案是肯定的——今人心中仍需要有盏红绿灯!而今人心中这盏红绿灯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时至今日之时代并不过时。今人尤其是今日的年轻人,很少有真正了解知晓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各种古籍经典名著长期沉睡在书架之中,无人问津,上面早已落满灰尘;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就连出版商也都不愿出版那些古籍经典名著,那些古籍经典名著似乎早已过时,可那些空洞乏味无聊的玄幻小说,吹崇凶杀暴力的武侠小说,毫不真挚的言情小说却充斥市场,人们心中的红绿灯早已淡泊,要不然人类的道德品质也不会有前所未有的大滑坡。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才是遏制今人道德大滑坡的,真正能匡正今人道德,并让其放出无尽光芒的红绿灯。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足以成为万千学子心中的红绿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中的开篇,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大学》,怎样才能学有收获,怎样才能德业有成,德业双馨。而如今的学子们却只知在题海中苦苦“熬游”。殊不知,离德的题海是一片死海,即使是做遍天下题,到头来也不会有大成就。今之学子,如有国学相助,必会在学海中畅游无阻。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足以成为凝固家庭亲情的红绿灯。如今长幼之间亲情淡化:有的子女不孝敬老人,不尽对父母赡养之职;有的父母只顾寻欢作乐,不实对子女养育义务。父不父子不子,母不母女不女,家不家亲情不亲。而在夫妻之间,则有的缺少起码的信任与理解,整日吵个没完;更有甚者,将婚姻当儿戏,把朝秦暮楚视为时尚……伦理败坏,偷奸杀抢,无恶不作等等一系列社会及家庭伦理问题,其实一本《孝经》便会解决,哪里还会有解决不了的其他矛盾呢?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人们为人处事时心中的红绿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人处事主要是靠道德标准来维系的,其实法律只是辅助手段。如果维系的道德标准发生了偏移或缺失,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势必出现混乱。就以师生关系为例:程门立雪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它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游酢向程颢拜师请教的故事。当杨游二人来到老师家门前,听说老师正在睡觉,便一直立于门外,积雪早已一尺多深,却仍等着老师醒来。其尊师求知精神弥足珍贵略见一斑,杨游二人足以成为今日学生的榜样。而今日的学生有的不仅没有这种尊师求知精神,还时常与老师发生争执,有时甚至与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还故意气老师、戏弄老师。可现在的老师呢,有的因受经济利益的影响,接受贿赂而偏袒某个学生,哪里还有古代老师的那种认真与清廉!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人们为人处事的明亮的红绿灯。孔老夫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等等,都是人们为人处事之道的最佳教材。
一个有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作红绿灯的人,必会受人爱戴,必会走向成功;一个有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作红绿灯的民族,必定在现代科技的辅佐之下立于世界民族之强林。
 
(此文写于20096月中旬,系以“心中有盏红绿灯”为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