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游记之二:三峡,在垃圾和破鞋中依然美丽


  二、三峡,在垃圾和破鞋中依然美丽
  
  说到长江三峡自然会想起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即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这一天,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上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了。”这虽然是刘白羽先生六十年代的作品,描写的是老三峡,但新三峡的美丽和威力依然不减当年。
  
  三峡的神奇和美丽,用天下最美好的诗词来形容都无法完全地表达,这种神奇和美丽是人类的力量在任何时候都无法超越的。加之已经有那么名家大作的描绘,笔者在此就不再画蛇添足了。当然,要想知道长江三峡到底是一番怎么样的美,还是亲自去游览感受一番的好。
  
  2009年8月18日晚上8时许,我们登上了“总统一号”游轮,因为花了大价钱住上了最豪华的房间,船头的甲板自然也就归暂时我们所有了,因为观赏美丽就不用去船上顶层的甲板了。在江水中观看重庆这座山城,确实别有一番风情。在灯光的影射下,山城所呈现给人的完全是一个现代都市的风貌。有谁知道,如此美景之后却有那么多的黑得不能再黑的风景。
  
  10时整,游船离开码头,开始了三峡旅程。没有一丝丝的留恋,只有逃离后的快感和满心的期盼,期盼早一点看到三峡美景。由于是第一次三峡行,我贪婪地站地甲板上,望着流淌的江水和两岸的山影,深怕错漏什么风景。看着看着,便觉得有些倒胃口,原来江水不停地漂浮着各种垃圾,黑乎乎的,一簇又一簇的连绵不断,像赶集的人群一样在江水中争先恐后。借着游轮的灯光,还看到了一根方木,纳闷这样的有用之材怎么也会如此被冷落流放呢?开始的兴奋荡然无存,只好无趣地回房间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我就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着相机冲上甲板,发现游轮抛锚停留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原来出于安全考虑,船在江上行驶一阵后就停船了,等第二天再起锚前行。六时半游船开始启航,而此时也正好赶上了日出,在江中看着远山背后的太阳一点点升起,确实也是难得的美景,赶紧用相机摄下了如此影像。而江水中漂浮的垃圾与此美丽形成鲜明的反差。
  
  因为天色已经明,可以完全看清楚江中的垃圾到底是什么了,于是就用相机开始拍摄这些江中的垃圾。其中有草桔、树枝、竹枝、白色的塑料泡沫、矿泉水瓶、酒瓶、小孩的塑料玩具等等应有尽有,似乎只要垃圾堆上有的,能在水中漂浮的垃圾,应有尽有。最让我搞不明白的,江水中哪有那么多的破鞋,从早上出发及到丰都城前,我傻乎乎地数着江中漂浮的鞋,有拖鞋、凉鞋、球鞋,而且是五颜六色的,一个多多小时的时间里就数到一百只,有时一个景头能抓拍三只破鞋。这个时候真是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就不再数了,反正长江中到处漂着垃圾和破鞋,数了也白数。职业的敏感告诉我,也不得不怀疑,长江上游的城市在往长江中倾倒垃圾。
  
  此后,从丰都城到白帝城,从三峡一直到长江三峡,这种影像一直不断。于是在此行长江三峡之旅中,我的相机里除了三峡美景外,就是有关垃圾的记录,一直拍到过了长江三峡大坝,几乎每一张有江水的相片中都有垃圾的印记。过了长江三峡大坝后,江水明显地干净起来,不再有那么多的垃圾漂浮了,但我最后过西凌峡的过程中,还是在半小时内数到了十只破鞋。
  
  长江啊长江,你的负担已经够沉重的了,为什么还有人在你的身体上附加那么多的垃圾和破鞋,像那些草桔、树枝、竹枝之类的传统垃圾,大自然还能自我消化,可那么多的现代垃圾,大自然花费数百年的时间都未必能消化。看来,经济发达了,物质文明了,可人的精神文明未必在进化。
  
  大西南是中国的大后方,中华文明的摇篮,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生命之源,她们像母亲的两个乳头在滋润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此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到的一句话,黄河断流了,用长江来救;可要是长江断流了,谁来救长江?
  
  长江则是大自然造山运动天然形成的一条河流,因为宽所以才称之为江,其神、其奇、其美,是老天的杰作,人类即使在科学更加发达的未来,也造不出如此浩浩荡荡的长江来。我们从小是喝着从长江流来的水的长大的,如今看到长江的水以经历着如此的磨难,心中除了痛心、痛心还是痛心。
  
  好在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永远无法超越和抗拒的,虽然长江中漂着满是的垃圾和破鞋,但却丝毫没有影响长江三峡的美丽和神奇,相信这种美丽和神奇将直到永远,直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当然,这也仅仅是笔者我心中的永远的期盼和祈盼。
  
  总之,三峡在垃圾和破鞋中依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