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腐败其实很简单


                  

 

          消除腐败其实很简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腐败却像洪水猛兽般迅速蔓延,恶性群体事件频发,公然枉法现象频仍。腐败强奸着法律,蹂躏着百姓,败坏着党风,侵蚀着党的肌体,动摇着社会稳定的根基,摇摆着信念的基石,撼动着政权的柱石,摧残着民族的精神。腐败像一张黑网,窒息着公平主义,压缩着社会发展的空间,吞噬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腐败不消除,久而久之“党将不党”“国将不国”,社会主义伟业将毁于一旦! 

    近年来,中央逐步加大反腐力度,专项整治活动频频,党纪政纪条文日渐细化,处分条款日渐严厉,但“越反越腐”的现象不仅未有收敛,腐败的蔓延反而更加迅速,大有“寒风凛冽撼泰山”之势。以致出现“县级百万,市级千万,省、部级亿万”的级差贪污受贿的“潜规则”标的,令国人震惊,令世界嘲笑! 

    难道腐败真的像“呼风唤雨,摧天撼地”的恶魔一样无法消除吗?难道非像“政治精英”们开出的“良方”——“三权分立”“多党竞争执政”,才能消除腐败吗?难道在共产党“一党执政”条件下,就无法消除腐败吗?非也,消除腐败其实很简单! 

                  强化党的领导,是消除腐败的政治保障 

    近年来,“政治精英”们把腐败的原因归结于共产党“一党执政”上,大谬特谬也!“三权分立”并不表明必然避免腐败。从国外政要的贪污、贿金弊案,就可以充分说明,任何一种政体都不是腐败的克星。 

    从我国腐败产生、发展、蔓延的进程看,腐败与“一党执政”毫无关联。毛泽东时代可谓“党领导一切”的时代,按“政治精英”们的论证,应当腐败横行。但恰恰相反,当时却做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政治清明,为官清廉”。 

    那么为何同是“一党执政”,现在却形成腐败快速蔓延之势呢?答案是:党的领导被削弱! 

    现实情况是,法官们以“独立执法”为由,行“独立枉法”为实。他们为实施枉法,必定寻求“保护神”,用金钱、美女贿赂党政领导;党政领导为贪污受贿,要寻求法官的庇护,从而放纵枉法法官。“腐败导致枉法,枉法保护腐败”,如此以来,当老百姓被枉法所害,寻求党政领导的保护时,他们就以“独立执法”为由,将老百姓推向法院;当老百姓控告党政领导时,党政领导又以执政党对法院具领导权为由,指使执法单位对控告者实施迫害。这样一来,法官与党政领导相互勾结,法律形同虚设,蜕变成了庇护腐败的工具,于是就陷入了“越反越腐”的“怪圈”! 

    为何毛泽东时代,法律少之又少,甚至10余年连法院、检察院都撤销,却做到了“为官清廉,执政为民”,而现在却腐败横行呢?原因是,“党的民主集中制”被严重破坏了。现在各级“一把手”具有对干部“提拔、任免、调动”的最高决定权,其班子其他成员除上面有靠山者外,均成了陪衬。“绝对的权利,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把手的腐败,形成效应,“不拿白不拿,不收白不收”成为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的信条。于是腐败就迅速蔓延,且“越反越腐”。 

    要消除腐败,必须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干部的“提拔、任免、调动”中,坚持毛泽东时代的“三满意”,即“组织、个人、家庭”三满意;一把手只是领导集体的普通一员,具有与其他成员一样的表决权。只有如此,才能形成领导成员在公平的起跑线上,实现公平的竞争;才能使班子成员敢于为坚持正义而“拍桌子、打板凳”,从而形成消除腐败的合力!而现在对干部的“升任调迁”,不仅“暗箱操作”,且可笑的兴起“集体谈话”,致使腐败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腐败岂不愈演愈烈?! 

    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就必须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在此前提下强化对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党组织具有“最终纠错权”以避免法院“独立枉法”! 

  “一党执政”条件下,依靠人民群众是消除腐败的“法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宣布“不再搞群众运动”,按说是一大进步。但是,随之腐败逐渐蔓延,以致“越反越腐”。马克思理论告诉我们。在“一党执政”条件下,不依靠人民群众的反腐,是绝对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为此,毛泽东在回答“共产党能避免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产生、发展、消亡定律吗?”时,肯定地说“共产党能避免,法宝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为此,毛泽东在建国后进行了“一打三反”“社教”“四清”“文化大革命”等尝试,试图以人民群众的力量消除腐败。其做法虽然基本消除了腐败,但因执行当中的“难可控性”,导致一定程度的“扩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建设。但是,当时的“公平正义”却成了当代中国老百姓念念不望的愿景。这就是当前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却仍然“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巨大反差的真正原因! 

    难道为避免“扩大化”,就只能“因噎废食”,以脱离人民群众的方式,试图以加快法制建设来“遏制腐败”吗?答案:“一党执政”条件下,任何脱离人民群众的反腐都不会成功,且只能“越反越腐”。原因很简单,“法”掌握在既得利益者手中,他们为了既得利益而相互勾结,玩弄法律、强奸民意,使“法”成为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因而“法”定的越多,他们腐败的工具就越多,这就是“越反越腐”的重要原因。 

    难道就没有既不会导致“扩大化”,又能“消除腐败”,两全其美的方法吗?有!那就是“依靠群众举报、排查;政法部门异地交换办案;限期自报宽大,逾期严惩”的方针。 

    具体实施是: 

  (1)广泛发动,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举报腐败、枉法、违纪者,参与政法部门排查; 

  (2)政法部门异地交换办案,交换前先自行申报先“洗清自己”,然后再到异地办案; 

  (3)限定时间让腐败、受贿、枉法、违纪者自行申报。限定时间前申报的,无论数额大小,均依法依纪降“两档”处理。逾期不报的,均升“两档”严惩。 

  

      反腐倡廉的目标应将“遏制腐败”,变为“消除腐败”,以彰显中央“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

“遏制腐败”,被民众误读为:允许腐败,但要遏制,证明我党没有消除腐败的信心、决心、勇气。而消除腐败,即是对腐败不预留任何生存空间,才能获取民众的普遍认同。虽然彻底消除腐败,任重道远,但正如“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样,可展示社会发展的美好远景,才能坚定人民群众的信心! 

相信我党只要充分自信,拿出勇气、信心、决心,强化党的领导,紧密依靠人民群众,重视执法;严格党纪政纪放开舆论监督,就一定能够在“以党执政”条件下,遏制以致最终消除腐败! 

                     严格执行党纪政纪,不搞“下不为例” 

    “政策是党的生命”,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一旦发布,必须严格执行,不得“变通”,遇“特殊情况”时,必须请示政策法规制定部门的同意,方可“个案特办”,彻底杜绝“政令不出中南海”“政令出得中南海,下面和尚念歪经”的现象,以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对违纪者,予以最底“撤职”以上的处分。 

    只有如此,才能消除“中央领导是菩萨,地方领导是恶霸”的“两张皮”现象。 

                  重视“立法”,更应当强化“执法” 

    近年来,全国人大每年均发布大量的法律,可谓立法迅速。但相反的是,枉法现象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忽视了执法,致使立法越多,法官们枉法的空间越大。因此,应在强化执法上下气力。 

    一是,实行“零枉法制度”“枉法退出制”“错案问责制”。 

    二是,只要出现枉法,杜绝“下不为例”,即行清除出执法队伍,并“终身禁入”; 

    三是,对非“出自主观故意”,因技术性“错案”,实行“三次为限”,超限即清除出政法队伍,并“终身禁入”。 

                                  放开舆论监督

    尽快制定和发布《新闻法》,实行充分的舆论监督。西方国家虽然不能杜绝腐败,但由于有广泛和充分的舆论监督,一旦官员出现腐败,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使腐败较快得以消除。我党创建始,即响亮地提出“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游行自由”,从而动员其全国民众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直至夺取全国政权。我们当时的主张,执政后理应发扬光大,不应后退,更不应反其道而行之。否则,与理不通,陷入“于己之矛,击己之盾”的尴尬境地。 

    其实不敢放开舆论监督,不仅是“理亏、心虚、胆怯”的表现,更是对社情、民情的误判。 

    我们是“执政为民”的政党,哪有怕人民说话的道理? 

    我国当今之中央领导,可谓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推出,温暖着民心,给民众以莫大的“宽慰和期盼”。全国民众均一致认为“这届中央领导比建国以来任何一届领导给老百姓的实惠都多,跟着他们走没错!”。虽然当前腐败横行,很多程度上抵消了惠民政策的效用,但老百姓均认为是“下面的和尚念歪了经”,几乎没有一位老百姓认为现任中央领导不是“亲民、爱民、敬民、护民”的。因此,现在放开舆论监督,只能获得广大民众的欢呼和拥护,极大地凝聚民心,极大地推动消除腐败,极大地促进社会进步,可谓“时不可失”!
  

  

  

  

  

      附案例: 

 

《人民网》: 凄惨“封口哑巴”赴全国人大上访记......

  

                                 

                                  电话:0537-8753800 

                                  手机:1596510509­9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