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识字,宜从娃娃抓起


  识字,宜从娃娃抓起

  ——《真棒幼儿识字教材》序言

  谭汝为

  语言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思维、创造文明的工具,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意思的工具,是人类传播、积累和交流文化的载体。语言是工具,但又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因为语言与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迎接未来的一条血脉,成为根植于民族灵魂之中、融化于血液之内的一种文化符号。汉语就突出地显示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但是,目前汉语出现了“外热内冷”的现状,就是——当国外很多人热衷于学汉语的时候,国人对汉语的热情却很淡然,整个社会对母语的重要性关注不够。一方面是中国人的母语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却是学习外语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有些人对英语的崇拜,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这引起学界有识之士的担忧。不少专家呼吁,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重视母语,学好母语,然后才是学好外语。很多人不满意在升学、就业、晋级等方面对外语的优惠政策,对母语的命运深感担忧。

  对于学子来说,英语固然重要,但母语更为重要。绝不能因为学习外语而牺牲母语。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母语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延续着五千年的文化命脉。放弃母语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传统和历史,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我们必须重视母语——汉语,因为她是中华文化得以凝聚、传承、发展的精神家园。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维护语言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

  在崇拜英语却轻视母语的社会思潮中,“真棒幼儿识字”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及其教材,就是重视母语,开展母语教学,“从娃娃抓起”的成功范例。令人感到欣慰!

  该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遵循幼儿的生理特点,抓住幼儿识字3—6岁这个“关键期”,充分调动幼儿形象识记的内在潜能。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幼儿在短期内认识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促进大脑发育和智力潜能的发展。

  二、根据汉字使用频率,精心设计编写,安排进度。教材从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1500个常用汉字作为基础,循序渐进,次第展开。

  三、采用歌谣韵文的体裁,内容生动有趣,语言简明流畅,形式活泼多样,教法灵活新颖。例如儿歌体裁课文,分为综合歌谣、动物歌谣、生活歌谣、安全歌谣、知识歌谣、品德歌谣、趣味歌谣等8个单元。使幼儿在诵读游戏中识汉字,在寓教于乐中获教益,在歌谣学习中受熏陶。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如水中着盐,有味无痕。

  四、教材主要编写者是以天津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儿歌作家程宏明教授领衔的教研团队,其成员多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普教第一线的中老教师和儿歌作家。在编写过程中,根据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认真的打磨和改进,是历经反复修订而推出的。

  《真棒幼儿识字教材》既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更注重教学实际效果,是一部兼具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优秀教材。

  是为序。

  (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兼任教育部“汉语能力测试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天津市修辞语用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