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两年一轮回”吗?


    有关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北京楼市成交量持续下滑。分析认为,价格连续上涨是直接导致近期成交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最近几个月,很多本来有购房打算的客户见证了房价一波又一波的上涨。不仅买房子的人看不懂,连卖房子的人都大感意外。不少开发企业跟随着新地王的出现,跟随着别人涨价的步伐,享受着房价涨并快乐着的感觉,这样的态势显然引起了各方面的警惕。的确,2008年至2009年这两年,楼市经历了一个波澜起伏的过程。而且这样比较明显的“轮回”比起以往好像缩短了时间。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房地产又开始进入新的轮回当中了吗?
    房地产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每个企业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不过有的企业追求的是长期的,而有的企业则是追求短期的。我们注意到除了少数的企业为了可持续性发展进行着品牌化运作之外,更多的企业则是短平快地生存着,形成一个靠政策吃饭的环境。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企业是很容易“受伤”的。于是我们看到,一些企业总是走着走着“负伤”了,然后就开始扶着别人递过来的拐杖走,一旦伤好了,就扔了拐杖狂奔,后来可能不小心又摔伤了,于是又接着拄着拐杖走……如果一个行业的多数企业都这样,并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导,那么这样的行业永远是不成熟的。
    在供需双方利益的博弈中,追求高利润而导致的高房价必然会激化矛盾。试想一下,如果楼市“虚火旺盛”,不断地挑战价格极限,那么就会与现实的刚性需求渐行渐远,作为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势必会不再信任这个行业,导致整个行业的信誉丢失。实际上,楼市价格的过快增长是在预支今天的信誉和明天的发展动力,从个体投机行为来说,还可以打一枪换个地方,但是对整个行业来说,却是得不偿失的,非常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从过去的发展历程来看,房地产一旦出现危机,无法通过单一的行业自我调整来走出危机,而更需要借助外力的作用。比如政府放宽货币信贷可以刺激楼市复苏,因此金融机构可以在分配房贷资源时,给购房者增加必要的信心和实惠;当市场过热时,金融机构又可以在利率、规模等方面做出调整。而国土资源部门,既要确保拉动内需,又要兼顾民生项目用地,因此需要加强土地的批后监管,一方面防止趁机搭车圈地的现象,另一方面对开发商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进行监督,以此来缓解房地产市场土地供求紧张程度,缩短土地开发周期,促进供应土地及时开发,尽快形成商品住宅供应。
    总体而言,楼市形势是可控的。当前楼市的涨价也是前一阶段利好政策拉动的结果。当然在必要时,我们也要勒住狂奔楼市的僵绳,让房价不至于上涨过快。在房地产表面的繁荣背后,还要继续重视民生问题,进一步把保障性住房的措施更好更快地落实到位。而且,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解决居住问题不能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而需要把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有计划地一揽子解决,比如解决社会上存在的工资低的问题,解决好医疗保障、退休金、教育等福利问题,这样对推动房地产的自住型需求以及其他消费领域的需求应该是有深远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