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为何比某些经济学家更可爱


    当某些经济学家还在喋喋不休、用大量的公示和指标来推演物价不会大幅上涨、更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的的时候,小猪却在默无声息地告诉我们:注意,猪肉已经连续涨了70天了。与此同时,与老百姓生活密切、同样是生活必需品的鸡蛋价格也大幅上涨了。 截至8月第2周,猪肉价格已经连续9周回升,累计涨幅为15.8%;鸡蛋达到了170元/箱,也创新高。在猪肉和鸡蛋的带动下,全国农产品价格出现普涨。疯狂涨价的猪肉、鸡蛋,很可能成为下一轮通货膨胀的一大诱因。(《经济参考报》8月27日)。

    有关通货膨胀到底会不会出现,其实存在着不小的争论,个人以为已经存在。我在《要防范结构失衡导致的市场泡沫》一文中就提出,在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之前,大量的、几乎无节制的货币投放,会造成流动性富余。而与此同时,在实体经济困难局面短时难以出现根本性逆转的情况下,流动性转场进入了楼市和股市,必然推高资产价格,形成泡沫。目前,肉蛋价格是在股票、水价、天然气、油价和房价的一路飙升之后。也就是说,在猪肉涨价之前,很多影响国民衣食住行和资产结构的东西都已经先行涨价了。

    根据历史经验,我国最近两次较快的物价上涨,都是由农产品涨价引起的。肉、蛋价格波动的规律告诉我们,它们的价格变化其实更多寓含着市场自主调节的信息。对于猪肉和鸡蛋消费来说,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比行政干预的作用更大。因此,也容易判断和被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肉蛋价格大幅上涨是发生在其他影响居民生活的因素之后,具有滞后性,因此,本轮可能发生的通胀更具有反常规性、隐密性,因而也更诡秘,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为“温水中的青蛙”。而肉蛋大幅涨价,很有可能成为压倒正常的经济平衡关系、走向通胀的“那个稻草”。这才是需要对猪肉、鸡蛋价格连涨70天重点关注的根本原因。而这只小猪,我们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的可爱小猪,再一次成为比专家还可爱、还信得过的通胀预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