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加息可能性不大


    下半年银行新增贷款将大幅下降,这已在市场预料之中。但昨日有消息传出,8月前25天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只有1100亿元左右。回落的幅度如此大,仍然让市场感到错愕。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指出,大量信贷将使我国面临长期通胀压力。外界纷纷预期,央行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大增。

  不过,多位专家昨日向信息时报表示,年内两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出现商业银行放贷规模增长失控,或是外汇占款大幅增加的情况,央行可能会考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以控制。

  信贷

  8月新增贷款或骤减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元,大大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年的信贷投放总量。东方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高义认为,全年新增信贷规模控制在10万亿,这或许是监管层的心理关口,在“控规模,调结构”的主基调下,银行下半年信贷放缓已成定局。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在主动控制放贷规模。多家已公布中报的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交通银行(601328)都已表示,下半年的信贷增速将明显低于上半年。

  央行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新增贷款已回落至3559亿。8月即将结束,其货币数据再度引发各种猜测,此前业界预计8月新增贷款维持在7月份水平,但或许略低。

  一切都似乎在预料之中,只是来势如此猛烈却又可能在预期之外。昨日有消息指出,截至8月25日,四大行新增各项人民币贷款总计约1100亿元上下。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建行8月前25日新增人民币贷款约为270亿元,中行约为700亿元,工行约为180亿元,而农行略有减少。

  主动放慢放贷步伐的商业银行,并不止于国有大行。此前表现“勇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样对信贷规模进行了控制。民生、华夏、中信、光大等银行在7月均出现当月新增负增长,而这种趋势仍将在8月延续。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下半年新增信贷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对实体经济来说并不意味着是坏事。这是因为,监管层加强对信贷流向的监控,信贷资金不能以项目之名投到投机性领域中去,尽管新增信贷资金量有所下降,但是流入实体经济的命中率却将提高。

  通胀

  大量信贷将诱发通胀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就“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与网友交流时表示,6、7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同比负增长,从这个指标来看,我国目前还不存在通胀问题,但是大量的信贷投放可能会使中国面临长期的通胀压力。

  近期,猪肉和鸡蛋等商品价格的上涨,引发市场关于通货膨胀诱因的猜测。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加强价格监管,审慎出台调价方案,努力稳定重要商品价格。

  发改委网站昨日刊登文章指出,受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最近少数商品价格上涨,与信贷高速增长、股市房市价格迅速回升等因素相互叠加,导致社会通胀预期有所增强。

  不过发改委强调,当前猪肉和鸡蛋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恢复性上升和季节性波动。而中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保持价格稳定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价格总水平不会出现全面、持续、大幅上涨。

  “长期来看,上半年28.5%的M2增速、7.37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将给中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吴晓灵提到,虽然目前由于产能过剩,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很多商品价格未上涨,但过多的货币一旦被创造出来,必然会有一个去处。如果商品价格没有一个大的提升,那么就必然要在资产价格上表现出来。

  加息

  年内实施可能性不大

  物价走势,对央行制定下一轮货币政策至关重要。另外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市场焦点开始放在各国何时收紧货币政策。以色列央行意外地率先启动加息,尽管眼下更多国家对于是否加息仍然裹足不前,但市场对于国内何时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猜测仍不绝于耳。

  “年内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均不大。”高义指出,央行根据经济增长态势以及通货膨胀状况来决定是否采取何种货币政策。

  “我国政府认为现时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在这一判断上央行与国务院应该不会有分歧。”高义说,另一方面,上月CPI仍然持续负增长,眼下仍处于通缩状态,尽管本月CPI可能见底回升,但看不出有通胀压力。

  郭田勇也预期,未来两三个月来,CPI仍在-2%到2%区间内,并未触及加息界点,因而第三季度央行不可能加息。尽管第四季度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因素,但加息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除非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复苏,外需急剧回升,而且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过快增长,我国物价随之上升,这样不排除有加息可能。”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高义认为,“如果第三、四季度,商业银行放贷规模增长失控,或是外汇占款大幅增加,比如热钱流入加速或是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央行可能会考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冲多余流动性。”他补充说,但央行也可能采用发行央票等替代方法来加以控制。

  不过,在郭田勇看来,如果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对银行造成多重性挤压,央行采取这一措施的可能性不大。“银监会近期连出新规,对商业银行放贷进行全程行跟踪,还对资本充足率提出跟高的要求。”郭田勇提到,尽管银监会出于风险控制目的,加强对商业银行放贷进行监管,但无可避免地将对货币增长量造成制约。

  “银监会监管的影响,无形中也纳入货币政策微调的范畴。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出现货币政策微调过度的局面。”郭田勇如此说道。

  股市

  A股流动性将降低

  上半年中国银行业7.3万亿元的新增贷款,造成了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局面。仍信贷资金入市几乎已经是市场的共识,分歧只在于究竟有多少资金进入了资本市场,但这一数据或许谁也说不清。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曾表示,银行信贷投放总量与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量,存在2万亿元的缺口,这个资金的差额可能就是违规入市(包括房地产)的资金量。

  日前,中行金融市场总部分析师石磊估算,上半年可能有1.2万亿元的中长期信贷资金未进入固定投资领域,而是涌向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二级市场等。这其中不包括短期信贷和票据融资可能入市的数字。

  近期A股的回调,或多或少是受到了监管层对信贷增长态度转变的影响。下半年信贷增长大幅回落,是否对证券市场造成影响?高义表示,随着经济复苏以及物价逐渐回升,下半年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加大,然而资金供给却在减少,导致下半年流动性趋紧。相对上半年来说,证券市场的资金流动性也将减少。

  郭田勇却认为,如果信贷增长出现大幅回落,即使对证券市场有打击,也仅仅在信心层面。“无论是上半年信贷大幅增长,还是下半年出现回落,信贷资金都不应该进入股市,这本身就是不合法。”他认为,信贷资金对股市的支撑仅限于信心层面,而不可能是在实质层面。【来源: 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