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专栏文章)
在堪培拉,澳洲男人总是惬意的,惬意的男人也有梦,澳洲男人的梦在心里、在手上、在船帆上。澳洲的男人梦不多,只有一个期盼,期盼有一艘游艇,这一辈子能有自己的一条船。为了这艘船,他们得去付出更多的汗水和辛劳。
离堪培拉最近的海是贝特曼海湾,那一天,我上了一艘私人的游艇,当我从私人游艇俱乐部进入港口时,映入眼帘的全是一只只停泊着的游艇,桅帆林立。
这船的主人,是堪培拉的一个商人。整个船是纯净的白色,停泊在蓝蓝的海上,是那么协调,几近完美。后舱深深凹陷下去,围着一圈沙发,沙发中央是一张精致的固定好的小茶桌。最慵懒的场景是主人套房里的那一张吊床,床灯柔柔地照射着,不知道颠覆了人生多少奋斗的梦想。床边的酒柜和冰箱带着欧陆的味道,豪华的洗手间内有好几种精致的男士香水。前舱的甲板上,有一大块四方的卧地沙发,可以舒适、安怡地坐着看岸上的景致。
这里是南太平洋的边缘,有最深邃迷人的蓝色海域,将整个人都沉浸在幽雅的深蓝海水中,说真的,我真羡慕那些潜水爱好者,屏住呼吸,潜水运动带他们感受另一个非凡奇妙的海底世界,鱼的家园,珊瑚的故乡。在贝特曼海湾当地有一两家潜水学校,提供专业和业余的潜水课程,可以佩带游泳眼镜进行浮潜运动,或者背上氧气瓶尝试真正的潜水。
在贝特曼海湾的一些海滩,随处可见运动者身穿色彩鲜艳的冲浪装,戴着太阳镜,脚踩滑水板在碧蓝的大海上像海燕般地穿行,时而涌上浪峰,时而跌入波谷。成群的水上运动爱好者聚集到海边竞技、嬉水。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海滩上租借到冲浪板和帆板。对于堪培拉人来说,即使他们的城市不直接临海,但他们愿意开车一两小时来到海湾亲近海洋,在所有的运动中水上运动就像跑步那样普及。帆船、赛艇、冲浪、帆板运动参加者不计其数。堪培拉的孩子大多在10岁以前就学会游泳、冲浪等水上运动。仅仅30万人口的堪培拉有公共游泳池近百个,私人游泳池更是难以计数。
堪培拉的格里芬湖总是因为那些迷人的帆船和划艇运动而格外富有生气和情趣。狭长的小艇在水中驶过,划艇人身着白色运动装奋力荡桨。独木舟和皮划艇轻巧地掠过湖面,掌船人有老者也有少年,他们相互竞赛、汗流浃背,还有穿着小丑戏装的青年坐着热气球飞越被阳光照射的碧波荡漾的湖面。因为那些五色风帆的存在,格里芬湖四周充满生活的诗意,在水流经过的城市里投下了安详浪漫的帆影。
好几次我从格里芬湖畔经过,看到湖上有龙舟的身影,那是中国的船,让身在异乡的我感到尤其温暖的船。龙舟是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华人移民潮进入澳大利亚的。热爱户外运动的澳大利亚人也发现了龙舟运动的精彩。龙舟和澳洲人喜欢的赛艇一样,船身狭长,需要多名桨手,但它的船身配有彩绘的龙头龙尾,船体也更长。和安静有序的赛艇不同,龙舟赛更热烈,也更刺激。
我也想有一艘船,驰骋在每一个关于海的梦境里。
在堪培拉,澳洲男人总是惬意的,惬意的男人也有梦,澳洲男人的梦在心里、在手上、在船帆上。澳洲的男人梦不多,只有一个期盼,期盼有一艘游艇,这一辈子能有自己的一条船。为了这艘船,他们得去付出更多的汗水和辛劳。
离堪培拉最近的海是贝特曼海湾,那一天,我上了一艘私人的游艇,当我从私人游艇俱乐部进入港口时,映入眼帘的全是一只只停泊着的游艇,桅帆林立。
这船的主人,是堪培拉的一个商人。整个船是纯净的白色,停泊在蓝蓝的海上,是那么协调,几近完美。后舱深深凹陷下去,围着一圈沙发,沙发中央是一张精致的固定好的小茶桌。最慵懒的场景是主人套房里的那一张吊床,床灯柔柔地照射着,不知道颠覆了人生多少奋斗的梦想。床边的酒柜和冰箱带着欧陆的味道,豪华的洗手间内有好几种精致的男士香水。前舱的甲板上,有一大块四方的卧地沙发,可以舒适、安怡地坐着看岸上的景致。
这里是南太平洋的边缘,有最深邃迷人的蓝色海域,将整个人都沉浸在幽雅的深蓝海水中,说真的,我真羡慕那些潜水爱好者,屏住呼吸,潜水运动带他们感受另一个非凡奇妙的海底世界,鱼的家园,珊瑚的故乡。在贝特曼海湾当地有一两家潜水学校,提供专业和业余的潜水课程,可以佩带游泳眼镜进行浮潜运动,或者背上氧气瓶尝试真正的潜水。
在贝特曼海湾的一些海滩,随处可见运动者身穿色彩鲜艳的冲浪装,戴着太阳镜,脚踩滑水板在碧蓝的大海上像海燕般地穿行,时而涌上浪峰,时而跌入波谷。成群的水上运动爱好者聚集到海边竞技、嬉水。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海滩上租借到冲浪板和帆板。对于堪培拉人来说,即使他们的城市不直接临海,但他们愿意开车一两小时来到海湾亲近海洋,在所有的运动中水上运动就像跑步那样普及。帆船、赛艇、冲浪、帆板运动参加者不计其数。堪培拉的孩子大多在10岁以前就学会游泳、冲浪等水上运动。仅仅30万人口的堪培拉有公共游泳池近百个,私人游泳池更是难以计数。
堪培拉的格里芬湖总是因为那些迷人的帆船和划艇运动而格外富有生气和情趣。狭长的小艇在水中驶过,划艇人身着白色运动装奋力荡桨。独木舟和皮划艇轻巧地掠过湖面,掌船人有老者也有少年,他们相互竞赛、汗流浃背,还有穿着小丑戏装的青年坐着热气球飞越被阳光照射的碧波荡漾的湖面。因为那些五色风帆的存在,格里芬湖四周充满生活的诗意,在水流经过的城市里投下了安详浪漫的帆影。
好几次我从格里芬湖畔经过,看到湖上有龙舟的身影,那是中国的船,让身在异乡的我感到尤其温暖的船。龙舟是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华人移民潮进入澳大利亚的。热爱户外运动的澳大利亚人也发现了龙舟运动的精彩。龙舟和澳洲人喜欢的赛艇一样,船身狭长,需要多名桨手,但它的船身配有彩绘的龙头龙尾,船体也更长。和安静有序的赛艇不同,龙舟赛更热烈,也更刺激。
我也想有一艘船,驰骋在每一个关于海的梦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