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从资本保全、资本保值增值、利润和经济效益四者的关系来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关键。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资本保值与增值;没有资本保值,就没有资本保全。二是提高企业“三个能力”目标,即科学、有效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三是维护利益目标,即正确处理与协调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这三个目标的关系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要提高“三个能力”,也必须以各种财务关系协调发展和各方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为前提。对财务活动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决策与管理,实际上是经济效益方面的决策与管理,提高“三个能力”,实质上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化,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实质上是使各方的经济效益和谐统一。因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而提高企业“三个能力”目标和维护利益目标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或基本目标。

  那么到底应该选取什么样的目标才更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呢?笔者认为,依然应选取利润最大化目标,但要对过去的观念作必要的修正。

  其—,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概念。因为利润额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选择次优化目标。为了获得利润而不惜任何代价的做法,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

  其二,利润最大化不等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净成果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收入减去生产经营支出后的余额,而效益最大化则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投入产出之比是最高的。这就提醒管理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提高效益,使企业规模扩展与集约经营并重,效益和利润协调增长。

  其三,利润最大化不仅意味着报告期的利润最大化,而且应包括更长时期内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实现当期利润目标时,要顾及本期决策可能给以后各期带来的不良影响。

  鉴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坏账过多、负债过大、成本费用过高、净资产收益率过低等问题,我们还应考察一些辅助性指标。(1)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平均净资产=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税后利润/销售收人×总资产/净资产。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分解中可以看出,要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就要不断提高税后利润,提高销售收入,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同时要求企业有适度的负债,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使企业获利更大。(2)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资产中两个重要的项目。存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占用资金的水平,影响着销售成本及销售利润。这里要指出的是,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规模相差很大的企业存货占用的绝对数和周转率是不可比的。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是企业坏账的根源,应通过加强管理解决坏账问题。(3)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过高是当前企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已成为许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这是考查企业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负债经营已为企业普遍采用,但负债过多会加大企业风险。能否偿还到期债务是确认企业破产与否的界限,同时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和债权人据以借贷的评判标准。这些指标的计算结果至少不应低于行业的平均指标水准,否则就意味着该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和经营的亏损。

  总之,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必须完成筹措和有效使用资金的任务。经过变革后的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能够满足现阶段我国企业生存及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