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层级的阴谋(读书笔记No.170)


 

控制性层级的阴谋

 

    威尔伯的《性、生态、灵性》太漂亮、太宏伟了,它给我的阅读体验使我想起了当年初读托翁《战争与和平》和老黑《哲学史讲演录》时的那种感受:惺惜、欣喜、震撼。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天才,才有可能撰写如此辉煌的巨制。真是一本好书,一本在当今的文山字海中难得一遇的好书。

   威尔伯被人誉为“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是目前公认的“后人本主义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家,其影响早已波及到哲学、神学诸领域。有人认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学与东方智慧方面已远远超过了荣格。

    他在《性、生态、灵性》一书中援引艾斯勒(《圣杯与剑》的作者)写道:“控制性层级与实现性层级是不同的,它是人类通过武力或武力威胁建立起来的层级,它不仅抑制了个人的创造力,而且造成一种病态的社会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底层的(最基本的)人类品质得到了加强,而人类较高的一些志向(诸如同情、移情以及追求正义与真理)却受到系统的压抑。”

    接着,他写道:“控制性层级压制的对象事实上正是个体的实现层级,即人类的高级志向,而不是人类的低级品质。换句话说,治疗病态层级的方法是实现层级,而不是反层级,因为反层级会产生更多的拥塞与碎片,它不是带来整合与治疗的方法。这些区别至关重要,因为不仅有病态的层级或控制性层级,而且还有病态的或控制性的反层级。我想说的是,正常的层级与各层次之间的整体论,当在各层次之间存在断裂时,或有一个全子对其他全子采取压制、压迫、傲慢性统治的时候,就会走向病态。另一方面,一个正常的反层级,也就是内部各层次都是整体的反层级,当其中的任何一个反层级与其周围的环境产生模糊或是溶解的现象时,这个反层级就会走向病态。在病态层级中,一个全子会支配所有的他者,成为祸害。这个全子不会同时将自己看做是整体兼部分,它自以为是某段时期的整体,另一方面,在病态的反层级中,个体的全子会在公共性的融化中失去自己的价值与特性。这个全子不会同时将自己看做是整体和部分,它自以为是某段时期的一个部分。对于其他全子而言,它是工具性的,它仅仅是网络中的一段绳子,它没有内在的价值。因此,病态的反层级不是一个联盟而是一个溶解的群体,不是一种整合而是对分化的一种拒斥,不是彼此相关而是边界消融。所有的价值在一个平台上体现均等,且均匀分布。失去了个体的价值与特性。在任何具有目的性的意义上,任何事物都不能被说成是更为深入、更高或是更好。所有的价值均消失为平淡无奇的思想平面。”

    我觉得威尔伯援引艾斯勒的话加上他自己的那段论述,是对我们今天现实的一个准确描述,算是切中了肯綮(比如关于控制性层级的霸道,关于控制性层级的策略,以及反控制层级的模糊性与溶解性等),对今天的我们具有巨大的启发性,极富醒脑明思的功能。它们的价值在于,其一:不仅使我们知道了一个社会系统中控制性层级与实现性层级的区别,而且使我们明白了控制性层级所惯用的那套阴谋诡计——强化底层品质,压制高级志向(强调大米、小康,勾销精神、自由);其二:不仅使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系统中既存在病态的控制性层级,同时存在病态的反层级,而且让我们明白用病态的反层级去反对病态的控制性层级并非治疗与整合的最佳途径。即治疗病态层级的方法是扩容个体的实现层级,而不是反层级。

    威尔伯的论述使我想起了韦伊上个世纪50年代在其《源于期盼》中所表达的一个观点。她曾说:“在反压迫的斗争中,被压迫者的反抗暴力若没有同时被粉碎,就只能导致压迫集团的更换和压迫形式的改变。”尽管韦伊没有明说,但她的表述已经暗指了社会的改变有赖于扩容实现性层级的这样一个结论。

    另外我觉得,读威尔伯的这本书有助于我对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专制集权主义社会——其几个重要主题的反思,比如:压迫、反抗、革命、权力、制衡以及总体的效能等。这本书不仅使我们知道什么是什么,而且使我们知道为什么是什么。此外,这本书还有助于我们澄清之前许多要么是模糊,要么是颠倒的观念。所以我认为,有耐心的读者只要读完这本书,必有大收获。

 

    (《性、生态、灵性》【美】威尔伯 著李明 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定价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