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中国企业家的资源宝地
栾润峰
2009年7月23日中午,我随民建访问团来到马来西亚的槟城。我是第一次来马来西亚,当我于7月27下午离开马来西亚时,我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作为一名企业家,真是应该早来,马来西亚对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应该及早发现的宝地。
我在飞机上不断思考,为何我及我们访问团的这么多企业家,不早来“大马”(马来西亚的华人喜欢这样称呼他们的国家)呢?我确实还不十分了解其他人的全部想法,但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第一:论经济、科技、管理大马都不算发达,因此,我会选择到新加坡,而不会再考虑去大马,我又不是一名旅游者,既然学不到东西,我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第二:论市场,大马人口才2773万人(2008年9月5日,马统计局数据),市场还没有我们的一个省大,我也觉得,我还不如将精力花在国内,何苦飘洋过海,来这开辟市场呢?正因为这样的想法,让我长期以来不仅没有产生来做生意的思考,甚至于我到了新加坡,也没有想到大马来看一看的想法。这次,我是带着这样的想法,从新加坡来大马的,但是,当我踏进孙中山先生在马来西亚槟城的故居后,当我参观过郑和在马六甲的纪念馆后,当我这五天遇到越来越多的华商后,我的想法变了,我兴奋了,我同时也解开了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走向闭关锁国的秘密。
不错,大马当前在经济、科技与管理上不及我们,大马的自身市场也只有2770多万,但是,大马有东盟中部的地理位置,有热带雨林气候的自然条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让我们兴奋的人才资源——这是今天我们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至关重要的资源。大马有630余万华人,这里的华人不仅仍然保持着华人的优良传统,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用着简体的中文字,而且他们都是语言天才,他们同时能讲英语,马来语,有人还会阿拉伯语,这些人才,有良好的中文基础,又同时理解多国文化,所以,我们大可以以大马为基地,来加工我们中国的产品,在这里加入多文化元素,让我们能服务于世界,这样,我们就不是只看到大马的市场,我们至少应该看到东盟六亿人甚至更广阔的市场。
另外重要的是,这里的华人,数百年因为受到大马市场的限制,他们早就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各族的地区经商,他们都有着国际化的经商经验,现在我们能认清这一点,并且我们能将我们的科技、管理与文化与他们的特长相结合,我们就能一下大大扩展我们的能力,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正因为此,在访问的后几天,我们访问团成员尽力展现我们已经有的技术优势,让大马的企业了解了我们的能力,双方立即觉得商机无限,就我自己而言,我是被好几位企业家追得晚上12:00也无法休息,就这样,代理金和软件,代理我的精确管理课程的意向已经有了多家,当昨天我回到北京时,对方已经确定,8月上旬派人来学习了。在我兴奋之余,我觉得,有必要让更多的企业来认识马来西亚,来认清马来西亚的特长。
我们的先祖应该是认识到要做海洋大国,要做世界的生意了,可是为何郑和七下下西洋后,我们没有继续走下去,相反却实行禁海的闭关锁国政策呢?我通过这次访问,我想,应该是我们祖先觉得这些荒蛮之地,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特长,我们是“中央帝国”,我们自给有余,高高在上,没有必要与他们交往,向他们学习。在郑和航海进一步认识世界以后,我们没有觉得我们可以更多地开发市场,而是我们产生了不应该产生的自大心态,这让我们失去了先机,反而逐渐开始落后了。
今天的中国,我们又一次开始强大起来,我们现在就要告诫我们及儿孙:万不可只找别人之短,无视别人所长,我们不能只去“强者”那里学习,当我们自认为找不到强者了就闭关,我们要善于从“弱者”身上找到对方长处并加以学习交流。其实,弱与强永远都是相对的,唯有善于发现弱与强的融合之道、刚柔相济之道,我们才能永远繁荣强盛。
点击进入精确管理研究院官方网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