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资产30年增长388倍


  中国银行业30年前基本尚未商业化,在完全为国有企业与政府服务的情况下,负资产现象比比皆是,经过改造与市场化的商业银行,现今资产竟然要比30年前增长了388倍。

  据新华社报道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已经达到73.7万亿人民币,是1978年的388倍,年均增长率则为21%。

  不仅资产增长惊人,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改革,造就了其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的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99.9%,商银不良贷款比率也降到1.77%。

  此外,曾被许多欧美信评机构认定为“技术破产”的中国银行业,如今的国际影响力却是不可同日而语;以去年底来说,工商、建设与中国等三家商业银行,都已进入全球十五大银行之列。

  至于在对外开放方面,截至2008年底,共有48个国家的196家银行,在中国中国设立了237个代表处,同时中国31家银行,则引进了外资327.8亿美元。

  至二OO九年六月末,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已达七十三点七万亿元,是一九七八年的三百八十八倍,年均增逾二成一。二OO八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银行业“独树一帜”,实现税后利润五千八百三十四亿元,资本利润率逾一成七,资产利润率百分之一。

  金融海啸之下,中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举世瞩目,至二OO八年底,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一成二,超过国际监管水平;截至二OO九年六月末,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的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不良贷款及比例“双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百分之一点七七;主要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百分之一百三十六点四。

  曾被西方嗤为“技术破产”的中国银行业,如今已拥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二OO八年底,按一级资本排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位列全球最大十五家银行;其利润总额、利润增长率和资本回报率等指标均名列全球之首,工行、建行、中行跻身全球大银行市值排名前三甲。

  引资,引智,引制,也有骄人成绩。

  截至二OO八年底,四十六个国家及地区的一百九十六间银行在华设立了二百三十七家代表处,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二十八家独资银行、两家合资银行和两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七十五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家分行,中国三十一间银行共引进境外资本三百二十七点八亿美元。

  三十年改革开放,经历“引进来”的洗礼,中国银行业告别了长期奉行的一元银行体制,完成了多元化银行体系的架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不断改善,仍居市场主导;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盈利水平大幅提高,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城市商业银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多元化产权格局初步形成;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回收,正在探索商业化转型。

  “三管”齐下: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二OO三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成立,标志着银行业监管进入新阶段,银行业监管从最初的行政式管理到如今的科学审慎监管,从最初的机械合规监管为主发展到如今的风险为本、合规监管并重的科学体系。

  “引进来”的同时,中国银行业稳步“走出去”,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共有七十八家一级境外营业机构,共收购五家境外机构。这些境外机构分布在亚洲、欧洲、关注、非洲及大洋洲。二OO八年十月,招商银行纽约分行正式开业,打破了美国对中资银行长达十七年的市场限入。

  六十年,新中国银行业从无到有,资产从少到多,金融业从闭关的“大一统”,到多元多层次、扬帆出海。外电感慨,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