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西方管理思想理论集要——古典管理理论(六)
续上篇: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五)劳资双方要把注意力转到增加企业的盈余量上来。泰勒认为,雇主关心的是低成本,工人关心的是高工资。关键是要使双方认识到只有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有一个例子,在一次搬运煤铁的试验中,每个工人每天的平均搬运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吨运费从7.5美分降到3.3美分(其中包括工具费和管理费的开支),而工人每日的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泰勒认为这就是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从事协调与合作的结果。泰勒所谓的劳资双方“精神革命”,无疑是缓和了两个对抗阶级的尖锐矛盾,但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资本无限逐利属性理解,这种做法是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其实也是现代管理学本质的一面。而另一方面客观上也起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关于劳资关系及其矛盾问题,从来就是管理理论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价值观原理试图解决的就是劳资双方利益诉求的逐步统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此问题上虽然揭示了问题的矛盾根源,但却并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泰勒时代后半个世纪才出现的企业文化理论原理却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