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济危机仍在继续,但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军团”的规模却在空前增长。法新社7月22日发自上海的一篇报道说,以收入计算,中国大陆已有34家公司进入世界顶尖公司行列,这是前所未有的;去年这个数字仅为25。相反,美国公司的数字降为140,为《财富》杂志1995年开始这项排名以来的最低。
上榜公司多为国企
虽然上榜的中国公司在全球还谈不上家喻户晓,不过,当排名前10位的中国石化等公司和其它500强公司展开并购大战时,其影响力迅速让世界瞩目。
然而,和其它国家的《财富》500强企业不同的是,中国上榜公司几乎都是国有企业,只有沙钢集团一个例外,该集团在2004年以后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民营化改造。
法新社引用麻省理工学院期隆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一书的作者黄亚生说:“你可以凭借竞争力和优秀的产品做得很大,你也可以凭借政府支持的垄断压制竞争而做得很大。”
北京社科院经济学家张明指出:“《财富》杂志的排名基于销售收入;如果按盈利能力,‘中国代表’就缩水了。”
张明说,多数上榜中国公司都是国有公司,因为它们占据垄断地位,享受优惠政策和国家拔款。如果失掉垄断地位,它们能否保持巨大的规模和盈利就不一定了。垄断地位意味着它们很容易就能获利,这使它们缺乏探索高技术和开展研究的动力。
还将有更多国企入榜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王建铆教授说,国有公司的统治地位尽管可能在短期内不利于效率,却不会危及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因为市场改革将继续下去。
他说,随着中国养老基金的发展,这些基金将在上榜国企拥有更多股份并改进企业管理。但他认为,即便控制不那么直接了,政府仍然不可能让自己拥有的大公司彻底独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不会允许任何个人控制最重要的企业。
法新社还引述王建铆的话说,北京打算让更多国有企业跻身《财富》500强:北京计划把自己的公司合并为80到100家巨型国企,希望其中一半明年入榜。
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企业(制度)应该是怎样的?
法新社的这篇报道表明,在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实施30年后,中国经济规模和实力正在前所未有的壮大,与此同时,国有公司依然保持着强有力的统治地位。
毫无疑问,未来的中国需要更多的私人资本,需要允许更多竞争。这个趋势将会继续。
按照现在多数人的预计,中国经济规模有望在2030年左右赶超美国。如果这个历史预言得以顺利实现的话,那必然意味着有一大批中国企业会崛起为世界级企业,意味着世界500强名单将会迟早被中国企业所彻底改写。美国企业曾经长期占据世界500强排行榜的三分之一左右。10到20年后,领衔这个排行榜的很可能是“中国代表团”。
不过,那个时候登陆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还会是国有企业一统天下么?我以为不会。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中国登陆世界500强的顶级企业名单中,国有企业占一半,私营企业占一半。
这些年来,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种种弊端,中国国有企业没少为人们所垢病,各级政府都没少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操心。不过,胡奎以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来说,在鼓励和保护私营经济的同时,适度保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及整个社会的稳定繁荣,可能是必要的。
胡奎认为,在中国经济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过程中,中国可能需要尽到这样一份历史责任:为人类贡献一种区别于传统资本主义道路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以及区别传统资本主义模式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从七年前安然公司倒闭,到金融危机中通用汽车等一批西方企业巨头深陷危机,这些情况表明,这些曾经代表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辉煌成就的标志性企业,并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企业,他们的经营和管理制度也不是最好的企业制度。最好的企业在哪里呢?最好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是怎样呢?整个人类都还在摸索中。
我总相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很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而这种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是国企与私企、东方和西方的结合物,它应当既继承传统国有企业在产权、组织构架与文化中好的方面,又汲取了私营企业的灵活性、进取性和效率优势,又能够经过不断调整进化而避免双方呈现出来的诸种弊端与不足;应当既充分借鉴西方现代企业制度设计与管理中的合理性,又能摒弃西方企业在资本意志主导和操控下过于惟利是图、不讲道德和人性等负面东西。
我衷心地希望,将来登陆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能够建立起这样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度,当这样一批中国企业成长起来时,它们将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和历史起点上,推动人类经济变革、产业变革和社会文明进步。我坚信这不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的理想,而将是将来的事实。在《幸福管理学》等著作里,我会详细阐述这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