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应邀随澳门大学议庭和校董会成员赴一水之隔的横琴岛,考察该校新址所在地。举目所见,除了简陋的道路之外,是一片无际的荒野,极易让人想起一位伟人的名言: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蓝图。对三年后将在那里出现的新校区,眼下所能有的是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回程中,我不禁忽发奇想:有关方面可否眼光再远些,气魄更大些,在那里打造一座“澳门大学城”呢?这一动念或许令人感到突兀、吃惊,但仔细想想,并非毫无来由。
先看消极一面,中央政府允许澳门租赁使用珠海横琴的土地为5平方公里,澳大新校区预定占用1.092平方公里,另外近4平方公里派什么用场呢?尽管有学者、专家提出几种设想,如发展物流、会展项目,如建造经屋、老人公寓,等等,但只要去实地看一下,便知道相关配套的难度很大,发展那些项目都不合适,至少不是理想之地。实际上,一块孤零零的好地或空地,未必对任何项目都适用。
再看积极一面,倘若除澳大之外,将澳门其它的大专院校都迁往该地,应可充分实现各种资源共享,并产生一定的群聚效应,在特定区域内形成澳门的高等教育产业。具体而言,一是政策资源,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7日通过《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这对迁往该地的所有院校将一体有效,只需要在实施范围上作某些修订,总比再对其他产业或项目另订法规省事得多;二是交通资源,为便于澳大师生往来,已计划从路凼莲花大桥近旁到对岸横琴岛构筑一条海底隧道,只需估算大学城总体人流量并增大隧道容量即可;三是体育设施资源,可由特区政府牵头,在大学城建造足球、蓝球、网球场和游泳馆等,在利益均沾的原则下允许各院校师生使用;四是图书资源,依据同样的原则,在大学城建造一个总图书馆,根据不同院校分设若干个分馆,允许所有师生共通使用;五是基础实验资源,只要确有需要,各院校师生可申请使用有关的实验中心或实验室。在管理上,大学城设立政府和各校代表组成的管委会,协调处理有关事宜,而次一级的校内事务,由院校之长独立负责。
澳门的4所公立和6所私立院校如能全部迁往横琴岛,不仅可有效消弭坊间所谓“一鸡死、一鸡鸣”的揣测和议论,而且可为莘莘学子提供远离赌场、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目前,有的私立大学校舍逼仄,不成体统,一旦拥有较大的空间,无疑将改善教学、研究的条件;有的私立大学已具相当规模,特区政府不妨进行土地置换,并给予一定的搬迁补助。即便如此,也恐难用尽5平方公里土地。所以,还可考虑开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博彩从业人员的培训纳入其中;亦可考虑将与创意设计有关的企业及研究机构迁移入“城”,构成附属的创意设计园区。
总之,建成这样一个大学城,将更方便地面向世界各地广邀高质素的高等教育和专业研究人才,面向大中华地区招收并培育大批学生,其前途和贡献当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