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日上午冒着细雨,登门先后看望了60年来为我国科技、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王大珩和胡亚美,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看着总理和这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们在一起欣然交谈的样子,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愉。这些老同志,不仅对于国家的科技进技有过巨大卓越的贡献,而且他们都有着高尚的人格风范,他们一生为科技,为国家,为社会,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科技水平和最高的科学精神。98岁的钱学森先生,耄耋之年以后还在系统论、教育、人才培养和传统文化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去思考研究,论述颇多,其洞见性、开阔性与前瞻性,早已超越了科技思维的局限,尽显思想大家的风范。
最近因为季羡林、任继愈、卓琳等老人的去世,使我时常想起小时候老家里流传的一句话:家有一老是个宝。这句朴素的话语,包括着深刻的道理。它折射的是中华民族古老深厚的孝道传统,在孝道传统里,长辈与晚辈的生命是一体的,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与国家,就是靠着一代代、一辈辈人的血脉传承而生生不息。他们的生命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是他们的一部分。
写到这里,便想起小时候我父亲时常表现出的悲伤。在父亲十五岁的时候,我的奶奶便去世了;二十几岁的时候,我的爷爷去世了。对于父亲来说,没有机会在爷爷奶奶面前尽孝,最一生最大的遗憾。每忆及此,他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温家宝总理的年龄比我父亲在几岁。他所看望的这些老前辈,相当于我的爷爷奶奶。我为国家还有这样一些可敬可爱的老一辈活着而打心里感到高兴!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是总理之福,亦是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之福。我并由衷地为总理年年去看望这些老人家感到高兴,在我们许多人因为现代化和物质利益而渐渐忘却了传统的日子里,总理的做法最恰当地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美德,他表达了对于老一辈的敬爱,也以自身的行为作为了一个仁孝的榜样。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看似并不花钱、也不费力的“小事”,他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可能比耗费巨资的三峡工程大得多。
令我深感遗憾的是,这回总理看望的都是科技界的老前辈。在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先生去世之后,还有哪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前辈应该去看望呢?我不知道。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第一生产力,那么,人文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的第一生命力。中国建国六十年的社会价值观念整体上是重理轻文的,以及重物质轻精神、重西方轻东方、重现代轻传统,这些造成了文化的凋敝、传统的没落、思想的贫乏、人文的衰败、教育的危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已经是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危机所在。
放眼今天的中国,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还有哪些既具有可以留传后世的学术成果和思想影响,又具有高尚人格风范的前辈呢?真的很难找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巨大遗憾!
如果要选择这样的人物,我以为,94岁的于光远老先生应该是一位吧。……
有感于温总理看望五位科技前辈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