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新圣女公墓,成为中国人必去的旅游景点。但对俄罗斯人,那是一个真正的公墓,前来凭吊的人络绎不绝。那里埋葬了俄罗斯历史上众多的名人,艺术家、科学家、学者、将军、元帅等等,包括果戈里、契柯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等沙俄和苏联时期的文化名人,也包括赫鲁晓夫、叶利钦等政治家。
新圣女公墓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它别具特色的墓园文化。与中国沉闷压抑、千篇一律的墓地不同,这里是展示逝者智慧、风采的场所,绿树和鲜花掩映之中,风格各异的墓碑、多姿多采的雕塑令人目不暇接,尤如进入艺术殿堂。
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墓碑
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墓碑
新落成的叶利钦墓碑“飘扬的三色旗”
2007年逝世的叶利钦墓在最显眼的中心位置。他是按东正教的习俗安葬的,入土一年之后才能树立墓碑。因而,“飘扬的三色旗”是公墓的最新作品。俄罗斯人之所以对叶利钦持高度评价,一是在前苏联解体时他保全了俄罗斯的统一;二是他选拔了一个优秀的接班人——普京。
王明墓
公墓里唯一的中国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王明。他是当时极受苏联器重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洋包子”最终不敌“土包子”,他成为中共30年代初教条主义、“左”倾冒险主义的代表人物。1956年全家去苏联治病不归,得以善终。在这个意义上,他远比彭德怀、刘少奇、林彪等更为幸运。
赫鲁晓夫墓
赫鲁晓夫生前三顾茅庐,请雕塑大师为自己设计的黑白两色墓碑成为经典,取功过是非任人评说之意。这位前苏共总书记因为生前即遭贬黜,而未能进入克林姆林宫红墙下的苏联领导人墓地。
最让中国人开眼的是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墓。她也是格鲁吉亚人,比斯大林小20岁,当时是工学院学化学工艺的学生。学院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位勤奋文静的黑发女生是斯大林夫人;但有一人知道,那就是工学院的党委书记赫鲁晓夫。她是1932年11月8日,红场十月革命15周年大游行的次日在家中卧室身亡的,时年31岁。官方版本说她是开枪自杀,民间的版本是她被斯大林枪杀,至今仍是悬案。
斯大林妻子阿利卢耶娃墓
斯大林最信赖的赫鲁晓夫,在他死后揭露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和暴政,为“大清洗”的众多受害者平反昭雪,揭开了苏联历史新的一页。在往返俄罗斯的飞机上,我一直在看苏联作家雷巴科夫的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写的是1934年莫斯科一些年青学生遭受的政治厄运。雷巴科夫的象如今也矗立在阿尔巴特街上。男主角萨沙被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地听到基洛夫(当时的列宁格勒市委书记)被暗杀的消息。全书的最后一句是“黑暗的年头开始了”。
其实,这是一段非常近的历史。然而,这一页历史在国内仍若暗若明。我们在60年代的反修斗争中将赫鲁晓夫批为苏联修正主义的总代表,其罪状之一就是“非斯大林化”。今天,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十年动乱”、备尝个人迷信的恶果之后,对这段历史难道不应清理和反思吗?
新圣女公墓草木葱茏,阳光明媚。修道院传来阵阵钟声,带来彼岸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