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工资指导线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8月3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200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明确规定本年度的工资增长基准线为7%,增长上线即警戒线为12%。这对比去年广东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15%,上线为21%,下线为5.5%,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则新闻里面最刺激人眼球的是,广东允许企业工资增长的下线可以为零或负增长,这可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的字样。而且,目前很多地方政府跟随广东也都纷纷下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

   这种政府允许企业工资可以负增长,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也是对目前中国企业运营状况的真实描绘。再次证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内企业的生存状况是非常严峻的,远没有和GDP那样同步快速反弹。今年上半年拥有众多特权和资源的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只实现利润5534亿元,同比竟然下降27%,远远低于GDP7.1%的增长速度。而众多没爹没娘的民营企业和个体户的日子,我们可想而知了,只可能比国企日子更难过,亏损和倒闭的数目肯定不小。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还要企业继续上调工资,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总不至于让社会保障部门用自己的钱去给企业员工加工资吧。

  地方政府下调企业工资指导线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可以更深的理解,在新增贷款创造天量、通货膨胀预期极速提升的背景下,为何中央政府还是要继续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中国经济GDP的快速反弹,不表明中国经济就已经复苏。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目前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偏移,所以中央高层一再强调,经济回稳的基础还不牢固。这种不牢固和目前企业经营的严峻局面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地方政府下调企业工资指导线而且允许负增长,也是间接在打国家统计局的脸。因为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增8.1%。这个数据出台后,舆论一片哗然,“被增长”成了一个最新流行词汇。其实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主要是公务员和国企、事业单位员工,只占了城市就业人数不到25%比例,而广大的民营企业和个体户的收入增长情况基本就不在里面。这样的统计数据自然就很难做到客观全面,所以难免被很多人质疑。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有价值,起码可以说明企业工资指导线的意义,那就是给国企和公务员加薪提供比较合理的理由。以广东为例,去年工资增长的上线可以达到21%,那么公务员和众多拥有垄断资源的国企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国家统计局在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可以提供出一个非常漂亮的数据了。

  其实企业工资指导线对于目前解决最多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和就业的员工来说,真没有什么意义。一个《劳动合同法》落实不尽人意,一个《员工带薪休假条例》基本上是一张废纸的情况下,一个只有建议功能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对于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来说,基本上就是个摆设。在目前600万大学生毕业,还有300万还没有找到工作的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你要员工挺起胸膛来和老板按照工资指导线来协商提高工资,估计只有那些非常拥有超人勇气的人才会去干。这种带有计划经济手段的工资指导线,真没有最低工资标准有实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