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紧缩,中小企业融资空间遽变?
2009年前7个月全国各项贷款增加7.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随着央行向多家商业银行发行定向央票,货币政策微调信号日显,中小企业贷款“外松内紧”迹象明显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截至8月30日,四大银行8月信贷投放量为135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8月银行信贷投放将在7月基础上进一步回落,很可能不足3000亿元。这与2009年1、2、3月新增贷款分别达1.62万亿元、1.07万亿元和1.89万亿元,6月1.5304万亿元,堪称遽变。
8月就有市场传闻,资本充足率告急、信贷指标过度透支、银监会资本补充新规等均对下半年信贷构成打压,在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的硬约束下,股份制银行已开始对信贷投放进行严格控制,“8月部分银行停止放贷”,笔者担心,信贷紧缩一刀切,中小企业融资空间遽变,真正缺钱的中小企业却难以得到贷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给逐渐回暖的宏观经济增添变数。
8月19日,全国工商联公布了2008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结果,国家4万亿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融资困难和税负过重,是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 融资问题则仍然是当前民营经济所遇到的最核心问题。报告认为,当前尽管国家出台了鼓励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受到银行自身利益因素影响,落实还很不到位,越到基层,中小企业越难以感受到政策带来的积极作用。2008年宏观调控经历了从偏紧到放松的转变,但无论是“松”还是“紧”,民营企业都面临同样的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是系统问题,不同视角说法不一样,实际上银行也在寻找有潜质、优质的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对财政税收贡献大,也受到政府亲睐。 中小企业说: “大企业像大爷,银行追着人家放贷。中小企业像孙子,上门人家理都不理!”, 银行说: “蒸一个包子和蒸一笼包子,花费的人、财、物是一样的,肯定蒸一笼。” , 政府说: “有些短板,企业和银行都无法补,只有靠政府出面进行超越体系的改革。” 各说各有理。
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质上属于一个市场问题、经济问题,必须依靠经济手段和市场力量来解决。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微观问题和市场问题似乎已经上升为宏观和政治问题,因为中小企业在产业、就业、税收、技术创新、外贸出口地位日益重要。
但是,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尽管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社会人,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它必须首先要控制好风险并实现盈利。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财务体系健全、信息透明度相对较高,因此,商业银行追逐大企业是理性经济人的本质要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重视不够,是因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透明、财务体系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末,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1.6%,比银行业整体平均不良贷款率2%高出9.6个百分点。而且,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型企业的5-8倍,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不足以覆盖银行的管理成本和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单笔借款数额小、笔数多,且手续繁琐,中小企业因资源有限,对银行的收益贡献不大,而且部分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财务报表不规范、数据失真、资料不全、不良贷款多等现象,致使银行资金贷放更加谨慎,银行因此不大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由于金融资源的稀缺性,金融部门的支持更多地应当向创新型企业倾斜。
中小企业融资难,从根本上源于我国银行系统之外的金融服务非常欠缺。一般而言,企业融资方式有内源融资(企业保留盈余)和外源融资(股权性融资、债权性融资、项目融资、政府基金等方式)两种渠道。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顺序是:在初创期,以内源融资为主;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外源主动性银行融资为主;成熟期到衰退期之前,以内源权益性融资为主,银行融资退出;进入衰退期,则以外源被动性债务融资为主。但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我国中小企业始终存在着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没有充分考虑到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也不注意使用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融资方式。而且,从国内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看,现行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并不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因此,仅仅依靠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不可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多年来,尽管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类金融机构都进行了若干积极尝试,但大多数措施和办法都根植于现有的银行体系,因此,问题的解决收效甚微。
信贷紧缩,中小企业融资空间遽变,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一,业界建议,银行仍是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主体。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要改变贷款问责体制,提高不良风险容忍度,解决不敢贷问题;二要加大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解决不能贷问题;三要强化集中度监管的硬约束要求,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专项指标,解决不愿贷问题;四要丰富服务中低端客户的机构,解决没人贷问题;五要建立资源倾斜与激励机制,解决不想贷问题;六要完善社会信贷信息系统建设,解决不便贷问题。
第二、 银行监管部门此前曾陆续出台了多项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差别化监管政策,提出了致力于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六项机制——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以及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此外,银监会要求大中型银行成立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专营机构等。
第三、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据了解,7月26日证监会受理创业板上市申请时,有108家企业递交申报材料,其中105家企业通过上市初审。8月14日,第一届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成立,预计9月召开首次发审会,这意味着创业板发行工作即将正式启动。创业板发审委超强度的工作调侃为“5+2,白+黑”,即从周一忙到周日,每天早晨忙到晚上。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指日可待。
天量信贷 中小企业仍“喊渴”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