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而是与师德挂钩。(9月8日《扬子晚报》)在笔者看来,师德是崇高的也是无价的,作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一旦与金钱挂钩,有可能适得其反。正如一些网友所言,一些在校长面前拍马溜须的人恰恰会获得高绩效,拿到高工资,而其师德谁能说崇高呢!
说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样一些词: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江苏省教育厅此次在绩效工资考核中,更加注重师德这个软性指标,也就是说,对于师德评价高的教师能有更好的待遇,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刺激师德建设,用分配指标的改革来对人民教师进行奖惩。这件事放在人群中来讨论,肯定又是争长论短、褒贬不一,本文仅从客观角度来讨论新时期教师职业的待遇和教师道德。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相似之处,那就是都是一个工作岗位、一份工资、一个饭碗。作为职业中的一类,教师必须得到一份较高水平的工资。但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成长中的学生,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强烈的影响,所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又比一般的职业更特殊一些。
教师报酬、奖励无可厚非
假如说教师职业只有清苦,假如说教师只能做精神贵族,享受清贫的光荣,那么所谓师德就会低下得可怜,我们对“爱岗敬业”这一师德规范的诠释和论证也就变成了欺骗性的劝说或君子式的清高表白。教师也有他们的劳动权益,而且他们的劳动成果意义非常重大,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未来,所以教师取得高于普通职业的工资也是完全应该的。并且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物质上的嘉奖也无可厚非,这样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保持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以保证高素质高修养的教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修养的未来人才。
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并且需要保持永恒的爱心和正面的形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倾注心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是什么使教师甘为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爱,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孺子牛奖”获得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乡村老师刘让贤的所思、所想、所为,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他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批孩子们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复一年的工作中获得。”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应该得到嘉奖?在他的身后,还有众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优秀教师在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地方默默无闻的指引着祖国未来人才的成长道路,给与他们物质上的保障与奖励,彰显的是祖国重视奉献,重视人才培养的决心,相信全国人民都不会有异议。
教师道德是社会发展的无价之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他的行业不违法就可以,但是老师要做的更好。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教师的个人行为素质和修养,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光荣也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教师,与职业技能比起来更加需要个人素质修养和正面健康的形象,高层次的道德水平是从事教师职业的首要条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注定教师不可能成为富翁,所以作为教师自身绝对不能对金钱有过多的贪婪,如果想成为富翁,那么应该去当企业家而非教师。
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教师作为一个高尚的职业,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合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进取向上,勤奋努力;更可以感动社会,为祖国发展奠基石。
师德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是孩子幸福的引路人,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一个最亲切、最智慧、最伟大的形象。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作为一名教师,也只有履行自己的师德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谋求人生的幸福。
教师应该身在校园,心怀天下,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份,以人民教师的名义,在这个平凡但崇高的岗位上把高尚的道德和深厚的知识文化都留给下一代。同时让自己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职业该酬师德无价啊!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