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阅读企业或企业名人的博客,想看到的无非是官方说法之外的「真心话」,但是如果博客只是跟随潮流,成为企业或执行官的另一个发声筒,那企业或许应该重新认识2.0时代的网络环境。这里介绍的「The Secret Diary of Steve Jobs 」,是就可以说是web2.0下的产物。从名称来看,大家都认定这是美国苹果电脑老板贾伯斯(Steve Jobs)的博客,不过版主自称「假伯斯」(Fake Steve Jobs,FSJ),字里行间透露出是个性格乖僻、自视甚高的企业领导人,对其它高科技公司、科技记者、创投业者、开放软件支持者和硅谷的浮夸风气多所批评。
由于这位正牌贾伯斯的分身文字犀利,风格尖酸刻薄,而且文章更新频率高,因此每天吸引进70万名网友造访,风靡了美国的高科技界,就连贾伯斯在《华尔街日报》举办的数字科技论坛上都承认:「我最近读了几篇Fake Steve Jobs写的东西,其实还满有意思的。」这个博客内容广受全球重要网络与平面媒体重视,包括美国《商业周刊》、《富比世》、德国《明镜》杂志(Der Spiegel)和CNET等,美国《Business 2.0》杂志甚至一度将「假伯斯」列为「当代50名大人物」的第37名。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个藏镜人到底足谁,连比尔·盖兹都一度声明:「我必须澄清,我绝对不是Fake Steve Jobs」终于在2007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记者Brad Stone揭开谜底,原来FSJ是《富比世》的科技部门资深编辑Daniel Lyons。
当时Lyons马上在博客上发表了
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回响,大多是力挺Lyons。网友Veronica就说:「Steve,这真是网络史上令人悲哀的一天,希望这不会改变我们之间的约定。」还有一位无名氏回应道:「FSJ,感谢你带给我的美好回忆,我多么希望,这个身分曝光事件,是真正的贾伯斯在玩弄我们网友。」不满的气氛也蔓延到《纽约时报》的官方博客。网友的回应更是不留情面。网友Preston就说:「谢谢你毁了FSJ,你小心一点!」John则说:「我实在是很不高兴,我才刚开始读这个博客,而且非常喜欢这个博客的神秘感。真希望你们《纽约时报》可以不要这么扫兴。」
网友如此强硬的批判,或许正反映出大家对于「真心话」的渴求。正如Lyons在事后接受访问时表示,在2005年开始有一些企业的执行长亲笔写起博客,但是这些执行长的文章很少真正坦白。Lyons说:「我那时就想,如果有个执行长写的博客,能真的流露出实际的想法,是不是很有意思?这正是我这个博客的用意。」
一般博客对企业的发言,通常都带有批评甚至恶意贬抑的成分。面对博客强大的感染力量,企业到底应该怎么面对这些恶意的博客分身?这里引用Lyons发表的《Attack of the Blogs》来解答:
「多年前,博客还只是供人们保存网络日志的空间,但现在却忽然成了攻击品牌或他人的终极武器。如果网友决定要针对你或者你的公司发动全面攻击,你是无法阻止的,但是可以正当防卫,以下提出部分策略:
l 监控博客:派遣自己的员工进行监控,或者委由专门从事相关业务的厂商负责。在毁谤言论广为流传之前,先一步发现那些有造谣中伤迹象的博客,公布事实真相,扼杀这些谣言的发展空间。
l 自己开设博客:雇用专家架设公司的官方博客,或者鼓励员工写博客,在自己的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l 建立博客人脉:接触一些有名的博客,让他们站到自己这边。可以提供极大的支持。
l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遭到其它博客的无端攻击,那可以试着挖掘对方的难堪事件,并且传送给同情自己的博客,也让攻击者尝尝名誉扫地的滋味。
l 从网络服务商下手:先找出攻击的博客所在的网站上,获取了哪些受版权保护的文字,并威胁要告他的网络服务商。这样可以逼使服务商关闭攻击者的博客。另外甚至可以警告服务供应商,要把对方和博客一起列为诽谤罪的被告。虽然服务提供商并没有责任满足你的要求,但对方可能为了摆脱无谓的争辩而同意协助。另外也可以请法院发传票给这家网络服务商,要求他们透露诽谤者的姓名或IP地址。
l 采取法律途径: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就可以用诽谤罪告这个中伤自己的博客,不过这同时也冒着被嘲笑的风险。你得花上数年时间去追踪对方的行迹,以便搜集证据向对方索赔。设法让法院裁定,强制对方删除造谣生事的内容。」
其实,从The Secret Diary of Steve Jobs受到欢迎的程度,也可以看出苹果迷对于和苹果公司更进一步接触的渴望,也反映出贾伯斯本人与忠实顾客的关系,应该还有进一步拉近的空间。《纽约时报》记者Stone为了排解压力,也藉苹果公司发言,写了《How Apple Nurtured Fake Stev》)一文写道:「苹果公司和其公关部门主管对于Daniel Lyons可笑的讽刺文章相当不满……不过这样的发展对于长期观察苹果公司的人来说并不意外,因为该公司在公共关系的经营和广告策略上一直有所偏颇…」
所幸,Lyons一向强调自己也是个苹果迷,因此尽管语带讽刺,The Secret Diary of Steve Jobs对于苹果公司本身来说,反而收到了经营忠实顾客的正面效果。这对不用心经营网络对话的贾伯斯来说,或许是意外的收获。
相关文章:
- 网络事业24招:客户导向的交易平台和网页...
- 网络事业24招:个人化体验和良好客户服务
- 网络事业24招:增加客户粘性和刺激消费
- 如何利用互联网发展你的事业
- 成功搭上网络科技的特快列车
- 你应该要知道的网络科技潮流
- 抓住你的客户(一):发展新营销与公关行动...
- 抓住你的客户(二):善用六大网络营销工具
- 抓住你的客户(三):规划网络策略吸引特定...
- 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创新
- 善用网络工具,影响潜在客户
- 规划软件系统更换的六个关键步骤
- 优化SCM,创造企业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