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还是钱说了算


     去年底以来的这波牛市行情的主要资金供给源是天量的信贷资金分流股市而致。流动性最充沛的时候应该是今年上半年。从七月的新增贷款数据上可以查明,三季度之后,流动性从宽松走向更宽松的状态已经停止,资金供给进入逐渐下降到弱化的过程中。

      所谓“资金决定大盘走势”, 8月4日3.314万亿元的炒作资金总量就是一个标志。它已进入了中期操作策略中接近3.3~3.5万亿元的资金规模上限区域;二是之后资金力度明显衰退;三是次日央行突然出台要对货币政策微调,并确认下半年贷款将明显收缩。显然,央行已经对流动性资金问题产生极大的敏感,并发表了态度。

      对市场的两个标志性数值加以判断:7月29日的当日天量称之为标志1,它表达了资金流速;标志2是3.314万亿元的炒做资金总量,它表达了中线规模。A股市场如不能突破标志1,那么标志2就很难被大幅超越。对于后市,比技术储备更重要的是思想储备。现在的市场只有价格博弈,不用去找价值投资,只有位置高低,没有估值高低。

      很多人还想着捡漏,但最好的炒作时机已经过去了。两市炒作资金接近3.5万亿元,行情走向基本已是水银泻地了。这时候,我们习惯把眼光放在更高、更宽的位置上。虽然短线行情有时还很精彩,但更需要投资者有大局观念,那样能不迷失方向。7月部分经济数据印证了中国资产价格的上涨已被金融监管部门所关注。要记住,宽松的货币政策、超级的流动资产、较低的CPI和强有力的经济复苏架势。光靠政府拿钱炒作不是目的,中国股市必须融全天下人的钱。

      我们把现在的政策弱化现象称为“流动性弱化,资金见顶”现象。虽然短期看A股市场仍有保持强势震荡格局,但炒做资金总量基本见顶,阶段时间内难以大幅度增加。也就是说,股市这地方,钱说了算。无论股市还是房市,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型。

      对于量化研究,市场上的资金根本作用是充当交易介质,股市在8月4日创出近3.3万亿元的炒做资金总量,从股市的资金总量与M1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这是全年资金最充裕的时候,也是最能代表盛极而衰的时候。从去年捍卫金融主权的时候到今天,两个不同点位和时间,却表达同一层含义——“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随着市场的不断新高,不安定因素正在积聚。

      上半年天文数字级的信贷增长已难以维持,受制政策的影响,A股市场7月末至8月初的资金流向也证实了这种效果。宏观政策的拐点,通常认为今年下半年发生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明年上半年就值得注意了,其最明显标志性的数据就是利率的变化。

      国家利益调动的最终结果就是居民的钱理应在适当的时机接替信贷资金(国家利益)进入资本市场,只是储蓄搬家的时机与炒作预期存有时差罢了。如果不恰当地把股市比做赌场,M1是全社会可以用来参赌的钱,但不一定都来股市。炒作资金总量就是已经进入赌场的赌徒手中的钱,但不一定每把都去参与。盘面资金则是已经坐在赌台前参与近来的资金。对短线而言,盘面资金越大,赌局持续性越好。而对中线最关键的是M1和炒做资金总量,一旦二者达到一个比例关系,这就意味该来的钱全都来了,结果就是资金见顶。

      当新股发行第一天就给炒新带来几乎翻倍的神话,还有什么样的行业能让钱这样说了算呢?股市的资金总量基本见顶,在一个时期内证券市场继续持续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非常小,呈现震荡中的逐步回落将成为主趋势。说句提示,大盘疯了,人不能疯,如果人跟着大盘一起疯了,大盘的顶就到了。关于中线观点,如果出现回升,近期应以反弹对待。目前的下跌我们认为仍属交易范畴,而非系统外因所造成的崩溃式下跌。

      从高度上看,A股历史最高PB为8.111,最低为1.610,目前相当于高度的54.45%,如果与2008年11月4日的1.936取低位对比,目前高度也只相当于57.32%。如果从宽度看,选择A股有正式财务数据的1995年底十四年以来、1999年7月十年以来、2005年7月股改正式实施以来的四年,可以得出:无论从高度(空间)、还是宽度(时间)上,目前估值水平都处于中位偏高的60%。如果自身纵向估值与六千点也差着数量级,横向估值差别也很大,六千点的A+H溢价指数是213,而7月的A+H溢价指数只有131。说它还在牛市整理震荡行情中并非没有道理。

      至于实战,在大盘缺钱的时候,以反弹的视角看待与顺势而为并不矛盾。趋势操作是越涨越买、越跌越卖,其核心是比谁最傻。反弹操作则是越跌越买、越涨越卖,是比谁更精明。

      对于这些以反弹为目的的炒作都明确在于短线,即“炒”。是资金推动下的击鼓传花,至于价值、行业展望,就短期而言可不必追求了。等鼓一停就知道这个花除了买单权什么价值都没有。因为股市这地方,该讲的故事讲完了,钱也就不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