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敢于公开、自信地公布重庆房地产造价1636元 ,利润800元,与其说是进步,还不如说是中国调控高房价的思路日益清晰。
这是重庆近年来关于房价少见的好报道!
综合《重庆晚报》9月11日相关报道,在新版重庆统计年鉴的“全社会房屋造价”部分披露,重庆市2008年商品住宅造价(也称建安成本)为1636元/平方米。 在2003年至2008年的6年时间,房地产开发造价涨了1.81倍,住宅造价涨了1.97倍。
报道列举数据的出结论:房价涨幅大于造价涨幅 !
先看近年来重庆市房价走势。2003年,全市房价为1731元/平方米,2005年达到了2587元/平方米,2006年涨至2697元/平方米,2007年为3155元/平方米,2008年为3835元/平方米。
再看房屋造价走势,2003年商品住宅造价为827元/平方米,2005年为1074元/平方米,2006年为1319元/平方米,2007年为1452元/平方米,2008年为1636元/平方米。
由此对比可算出,从2003年到2008年的6年内,房屋销售均价涨了2.22倍左右,而同一时段的商品住宅造价仅涨了1.98倍。也就是说,房价涨幅要比造价涨幅大。
商品房的开发成本,除了统计部门公布的商品住宅造价,也就是建筑安装成本外,还有土地价格、财务成本等两大块,可以通过对三大成本的分析,大致测算出开发商的利润。 长期监控重庆重庆房地产市场动态的容磁地产公司提供的数据表明:时下,开发商的利润普遍还维持在25%左右。换算成数据,是每平方米商品房的利润至少有800元,而眼下许多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在7%到8%左右。
二、房价从“量价齐跌”到“量价齐升”再到“价涨量缩”是何因?
全国房价持续“高烧”, 8月重庆房价涨1.5%,政策已开始“给房价一针镇静剂”,预料房价增幅或于年底见顶。从“量价齐跌”到“量价齐升”再到“价涨量缩”,一场串连融资、地价、房价的怪圈不断在国内楼市中上演。研究显示,中国股市、楼市及资产价格上涨与货币政策及国际热钱造就的流动性有关。有人总结四点原由。
1.信贷资金推动了房价上升。据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7.37万亿元,超过了2008年全年的新增贷款的1.47倍。天量信贷资金的投放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助长了资产价格的上升,房地产价格亦不例外。另一方面,由于贷款总额中以中长期为主,这更是为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提供可能。有关机构测算表明,上半年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市场,由此推动了房地产的量价齐升。
2.一些地方政府放任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房价。由于经济增速放缓,政府财政收支情况不甚理想。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4%;财政支出则同比增长26.3%。收入的捉襟见肘迫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开源节流。而占政府收入较大比重的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收的增加将确保政府收支的改善。因此,房价上涨对一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而言是一件“双赢”的事,自然乐意为之。
3.投资者强烈的通胀预期使房地产投资成为保值选择。环顾全球,各国的救市行为使流动性充裕成为了普遍的现象。此外,大宗商品价格均已悄然回升,原油价格更是在不经意间突破了70美元的大关,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似乎近在眼前。同时,随着国内信贷资金和M2的持续上升,流动性的释放已经导致了国内资产价格的上升,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较为强烈。而房地产投资作为保值的理想选择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房价上升自然顺理成章。
4.房地产商的造市活动助长了房价上涨。一些地区房地产商自产自销制造假象,而近期北京地区房地产商捂盘惜售的现象更是惊动了政府。造市所形成的示范效应和羊群效应对房价的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评论认为,2010年下半年之前,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难以崩盘,美联储不会显著加息,美国经济难以涌现新的增长点,这就意味着,热钱重新流出中国的时间不会早于2010年第三季度。只要政府保增长的政策取向不发生变动,资产价格上涨的趋势将至少延续到2010年上半年。
三、将房价收入比作为楼市调控政策的目标指向,是衡量房价合理性的重要标准,拿居民收入比对房价,是最朴素、最科学的方式,也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
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很多积极的政策,这让很多开发商绝处逢生,国家收紧银根的动作事实上已经开始。 进入9月份以来,政策性平抑房价的重锤已是接二连三地落下:先是二套房贷的实质性收紧已开始;紧接着,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9月4日表示,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市。在此之前的9月1日,审计署公布25部门房地产违规涉资50亿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审计署下一步将对信贷投向进行审计。未来开发商资金变化将是房市最大的异动。
过去几年,政府在处理高房价问题上日益处于两难的被动处境:一方面不希望房价越来越高,影响经济的增长质量,并引发社会的不满,但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接受“经济越来越受房地产业要挟”(学者易宪容语)这样一个现实——经济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还得由房地产来拉动。正是基于此,政府调控房价的总体思路就是保持房价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适应的基本稳定。但从这几年的调控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出台政策很多,但房价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比,上涨幅度惊人。
如今调控房价目标思路日益清晰。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日前在“内陆开发高地论坛”上透露,重庆调控房价的目标是:一个正常就业的普通家庭,6.5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档商品房。据说国际上公认的房价合理的价格水平,是相当于每户居民3-6年的平均收入。重庆市提出房价调控目标也算是与世界接轨。《长江商报》有评论将其引申,认为作为调控房价的目标,应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应该有具体的调控年限,有详细的调控计划、目标细则和负责部门,最后,当然还应有激励和问责机制。
政府明确地将房价收入比列为楼市目标后,政府的调控方向才能明确,确保出台的政策不带有模糊性,防止房地产开发商消解调控措施。这也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
重庆房价调控目标为普通家庭6.5年可购1套房
“6.5年买房”,重庆市长“画饼难圆”
听重庆讲那房价的故事
6.5年收入买1套房能否实现 专家:要对政府有信心
6.5年买套房,这个"画饼"普通家庭可够的着?
黄奇帆"普通家庭6.5年可购1套房",少一个"时间表"
重庆房价真能回归理性?一谈房价咋就令人心酸?
6.5年收入买1套房可行性鉴定
重庆副市长解释6.5年购1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