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年轻的时候,说过大致相同的话。项羽见到秦始皇视察会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见到秦始皇视察咸阳,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陈胜吴广一起事,项羽和刘邦便揭竿而起,加入到倒秦大军的行列。谁也没有想到,那么多的起义军,乱哄哄的,最后倒坐大了毫无根基的项羽,以及流氓出身的刘邦。
项羽平定了天下,就开始大肆封王,起义者有份,复国者有份。就这样,项羽一口气分封了十九个王国的国王,他则自封为楚霸王。这是典型的项羽体制,它既不同于周王朝的封建制,也不同于秦朝的专制,而是彼此地位平等的联盟制。项羽是这个联盟制下的国王之一,而非联盟领袖。这便给了雄心勃勃者以可乘之机。十九个国王,只有一人称得上是雄心勃勃者,那就是远在西部的汉王刘邦。
刘邦的最大优点,便是项羽的最大缺点;刘邦的最大优点是会用人,反之,项羽的最大缺点便是不会用人。当刘邦决定与项羽一争天下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决定性的人才力量,即张良、韩信与萧何。就像刘邦自己所说的:“运筹帷幄于帐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会用,这就是他被我所擒获的原因。”
项羽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时间,便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感叹道:像项羽如此迅速崛起的人,近古以来还不曾有过。然而,仅仅维持了五年时间,项羽便丢了国家,身死乌江。然而他仍不觉醒,更不自责,实在是错上加错。但另有一种观点,比如北宋一代词人李清照,她就特别嘉许项羽,诗曰: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我与李清照的观点正相反,也就是不认为项羽是人杰,也不认为他是鬼雄。在我眼里,项羽不过是一个军事暴发户而已。李清照之所以那样赞他,是与当时的背景有很大关系的。当时的北宋政府,在金帝国军队入侵中原后,采取的是屈辱退避的政策。李清照怒其不争,想到了宁死不过江东的项羽。李清照忽略了一点,即项羽的不肯过江东,缘于他狭隘的性格,这性格使打了败仗的他,无脸去见江东父老。这么小气的人,何以配人杰与鬼雄。如果李清照再晚十一年写这首诗,触景伤情之所思的对象,说不定就该是岳飞了。
(选自魏得胜著《历史深处话名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7月版)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