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们主要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各种问题和看待社会,但有时也应该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看企业,这种角度变化,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站在企业角度上,提升品牌价值十分重要,最成功的品牌是奢侈品,路易威登的包因为有LV 两个字母,其价格就可以高出数十倍。但是换一个角度看,鼓励消费者为这两个字母付出那么高的价值合理吗?从一份各国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度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到,发达国家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度低于发展中国家消费者。从奢侈品购买的实际情况看,也是欧美人卖,亚洲人买,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路易威登旗舰店中永远挤满了中国人。还不富裕的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据说很快会成为第一大市场。我不知道中国消费者到底是有品味还是慕虚荣,难道中国消费者比欧美消费者具有更高的品味?如果是慕虚荣,那么是谁在推动这种虚荣心?
八月份,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在山东举办了首场全国巡讲,并见证了山东18 个地市90 家企业的法人代表,与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签订企业社会责任试点协议书。这个试点是在烟台开发区试验的基础上展开的。看着山东省的企业家们认真地听讲,积极主动地参与试点,签订相当严格的企业社会责任试点条款,耐人寻味。我们看到山东省委宣传部领导、省工商局领导、烟台开发区领导、省级媒体的领导共同重视和推动这个事业,但为什么是山东呢?是否有其他因素呢?是否因为山东是儒家发源地?还是因为山东人急公好义?
即使是山东,企业社会责任的局面也不容乐观。烟台会议结束后,我访问了胜利油田,然后乘车从东营到济南,一路上烟雾缭绕。陪我的当地企业家学员说,他小的时候,六七里以外山上的苹果都看得见,可现在连山都看不见了;以前挖地一米的水就清甜可口,现在往下打七八十米才见水,抽上来浇菜,可菜都浇死了。在济南的晚餐中,听到学生们议论济南周边某市的领导都不喝本地的水,还有人议论查获了巨量的假冒青岛啤酒,这种假冒啤酒已生产销售了四五年。在离开济南的飞机上,我又在《齐鲁晚报》上看到了两则报道,一则是济南有个房产检验机构检测了2000 多套房子没有一套完全合格。另一则是有位猪肉商坦言他卖了11 年注水猪肉,平均每天卖四五百斤。他介绍因为图方便,那水甚至是下水道的水,还要在水中加颜料、掺胶水等等细节。现在他不愿意继续注水了,但这几乎成了行业“潜规则”,他也不知如何停止。他愿意停止这种行为并非出于道德觉醒,而是因为大家都注水,没有了额外利润,反而还多了工序。
我当然不会认为此类事件在山东特别严重。前不久,陕西凤翔615名儿童因为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污染超标导致的铅中毒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然后媒体发现近年来甘肃徽县、福建建阳、河北承德、江苏邳州都发生过类似事件。
紧接着我在上海参加了一场全国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教学研讨会,几十所商学院的80多名教师共聚一堂。大家普遍感到这门课的难度很大,首先目前社会上缺失统一价值观;其次,这门课程对教授的知识面和公信力提出很高要求;第三,仅在一门课中讲伦理和责任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是建立在个人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的,而商学院在学员的录取和培养过程中没有提出对伦理和责任的要求。
“山东人”在全国是有难得的好口碑的,不知这种口碑是怎么形成的,但口碑的形成肯定十分不易。甚至据传在世界某地,说自己是山东人租房子时都可以得到相当礼遇。但山东的法人(企业)尚未形成特别的口碑。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山东人在历史形成的良好口碑基础上,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也能够给全国一个印象:山东法人是最负社会责任的法人,山东是全国最负责任、最和谐发展的区域。
比起刺激消费者虚荣心来多花钱购买企业商品而言,注水肉、铅中毒事件显然严重的多,是法律层面或者道德底线的基本问题。当企业于社会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时,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们应该经常换一个角度思维和行为。防止企业危害社会的办法无非有:法律严明、政府监控、舆论施压、企业自律,前三者固然都十分重要,而最根本的还是企业自律。如果太多的企业不自律,或者仅仅把社会当作市场,市场经济的成果最终会毁于一旦。真希望看到山东四管齐下、率先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