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这是中国一个奇特的公司:已成功进入世界500强,利税连续10多年高踞全国电子百强之首,产值超过千亿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资金与技术双密集的通信行业,2008年,公司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健康的增长,实际销售收入约为170亿美元,8万多名员工中的43%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9年6月底,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39,184件。接连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36家。这样一个优质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为什么不上市呢?

  这个问题我也曾问过在华为工作的朋友,加上最新的说法,有四点原因:

  1、华为狼性企业文化更需要市场占有率,而不是上市。

    狼,凶残、贪婪、嗅觉敏锐;狼,讲求协作、遵守纪律、个人服从于集体。  对华为而言,主业就是销售。销售表现出了狼性最为鲜活的一面,就是以整体力量向外攻击,为实现目标利用各种手段,争夺市场。它对胜利有着疯狂地追求,它对失败有着不懈地忍耐。华为冷静、低调、执着、忍耐、疯狂、团结,就犹如一只草原上的狼,它强烈的生存意识驱使它超前的考虑问题、加倍地努力,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狮子拿它无可奈何的原因。  

  任正非面对挫折,喜欢说起《战争论》里的一句话,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在竞争中,华为的武器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最有效的,所以它的竞争力根植于它的狼性。 也就是说,市场争夺战比上市更紧迫感,更富有战略意义。

  2、 华为有自己独特的融资方式。

  内部员工持股计划。华为会根据绩效分给老员工内部期权,购买的这些股份年终会有分红,这也将员工与公司紧密联系起来。 华为的这种融资方式就像是父母向子女借钱,利息照付,并且把一部分资产给子女作抵押。这种融资方式无疑是互惠的,深受华为员工欢迎,绝大部分员工都非常乐意拥有公司的内部股份,公司也可以在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获得资金支持,而华为的股份也没有外流。如果持股员工想要离开公司,公司会将股份收回。也正是因为华为独特的融资方式,华为大比例的员工持股导致其内部股权结构复杂。这也是另一个外界揣测华为不上市的重要原因。  

   据有关资料介绍,华为在创办的初期,作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同时为了吸引人才,任总大量稀释了自己的股份,这就是华为的全员持股。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所以华为能万众一心,蓬勃向上,企业的执行力特别强。2003年,华为动用30亿元的内部股份,给予80%以上的员工购买权,如此大而分散的股权融资,一旦出现经营问题,将面临严峻的挤兑风险。针对内部股制度的改革,华为职工持有的股票被拨离出来组成一间新公司——华为投资,这间公司将以法人股东的身份持有未来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未来可能上市的资产将以华为技术为主。

  3、上市要有严格的信息披露,不上市有利于保护商业秘密,不上市经营策略会更加灵活。  

  很多不愿意受监管的企业不想上市。上市后不自由,信息透明度高,包括主营业务,市场策略等方面的信息,被媒体高度关注也可能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及经营决策都必须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管理层在经营灵活性,降低资金效率,资金周转等方面主控性相对受影响。  

  上市后利润摊薄,想成为公众公司,既不想接受上市公司的监管也不想公众分享企业成果。也是外界揣测华为不上市的原因之一。 

  4、总裁任正非也曾说过“我们不是不上市,而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上市是必然的,华为在等时机,选择上市的方式,权衡利弊。任正非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华为就带有了很深的民族情结,就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对于面临提高海外知名度挑战的华为,上市或许会助其一臂之力。 华为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国际化、有竞争力的公司,公司不排除任何有助于达到目标的措施。市场人士据此分析认为,华为的上市,尤其是走国际化道路的上市,有助于其吸引一批高质量的战略投资者,同时对于华为现在比例日益提高的国际业务而言,其透明、严格的公众公司形象将极大地推动华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以真正实现其成长为国际化公司的目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