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列国:法国,阿维尼翁


周游列国:法国,阿维尼翁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阿维尼翁这个名字。阿维尼翁是法语Avignon的音译,是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小城。阿维尼翁是一个古老的城市,至少在公元前120年,(即我国西汉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阿维尼翁城更由于曾经14世纪罗马教皇的居住地,因而在法国众多的城市中声名鹊起。13世纪末,由于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直接威胁到了教皇的安全。在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130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决定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到1378年,阿维尼翁一直是基督教徒朝拜的圣地。

14世纪基督教化的欧洲,阿维尼翁城扮演着突出角色。可以说,阿维尼翁就是14世纪的梵蒂冈。700多年来,尽管欧洲战争不断,但在上帝的庇护下,阿维尼翁躲过了一场有一场的炮火,所以,我们至今还可以看到这座由西蒙德·马蒂尼和马泰奥·焦瓦内蒂设计装饰的罗马教皇宫。而整个阿维尼翁城与古朴的皇宫交相辉映,尽显中世纪的建筑风采。环城的城墙和民居到处显现出历史的沧桑。所以整个阿维尼翁的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就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整个教皇皇宫的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由旧宫、新宫连接而成。两者风格迥然不同,但在建筑风格上都受罗马式建筑所影响教皇宫外观雄伟庄严,带8座塔楼,内部更似一座迷宫,一个个大殿小厅相连,廊道迂回曲折。其中最大的厅堂是二楼的克雷芒六世礼拜堂,长52米,宽15米,高19米,象征教皇在阿维尼翁的权威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阿维尼翁城有着太多值得驻足参观的古迹,除了教皇皇宫以外,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十二世纪建筑在罗讷河上的阿维尼翁桥,又称贝内泽桥。就像中国的神话一样,阿维尼翁桥也有自己的传说:800多年前,15岁的牧羊少年贝内泽受到神灵启示,决定在罗纳河上建一座桥。他独自将一块十几个人都抬不动的巨石搬到河边,确定了建桥的位置。当地民众在他的率领下,历时8年,终于将大桥建成。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阿维尼翁桥是罗纳河下游唯一的桥梁,通过它往来于西班牙与意大利之间的朝圣者及商务人士无不感到欣喜。大桥本来长900多米,有22个拱孔,令人称奇的是,在桥头堡内部居然还设有小型的教堂,可见阿维尼翁城的宗教气氛之浓厚。阿维尼翁桥堪称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杰作。

有一首歌曲的名字就叫《阿维尼翁桥》:“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跳舞,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围成圆圈跳舞……”这首歌的传唱更使得大桥声名远扬。不过,大桥建成后曾多次被洪水冲垮,又多次重修,直到17世纪,人们决定放弃这种努力。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贝内泽桥是一座仅余4个拱孔的断桥。站在罗纳河中的断桥上举目四望,更能体会古城的沧桑,断桥也成了阿维尼翁的一处胜景

 

建于14世纪的阿维尼翁的城墙是游人们参观的另一大景观。至今,阿维尼翁的城墙仍是完整的一圈,总长约5000米,均由大块方石砌成,坚固而厚重。城垛、城塔和城门都完好无缺。唯有墙上雨水冲刷的痕迹凸显它的历史沧桑。城里街道不宽,大多只能容纳一辆车行驶,所以尽是单行道。开车穿梭于这些古迹之间,有强烈的现代与古典的反差,到也让历史显得短暂了许多。

创办于1947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是法国影响最大的戏剧节之一。每年的七八月份在阿维尼翁市举办。该艺术节的创始人是法国著名戏剧导演让·维拉尔(Jean Vilar, 1912—1971)。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初衷是促进战后文化艺术的复苏与发展。而维拉尔致力于让戏剧摆脱“高雅艺术”的桎梏,使得话剧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戏剧节的声誉与日俱增,规模日益扩大

在阿维尼翁城内的一段古城墙上,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抠出了一个个小格子的造型,几乎每个小格子里都有一件物品。我只是隐隐约约看出这似乎是一个法国地图的形状,但却不知道它的真实意义是什么。你知道吗?

 

 

 

周游列国系列:

周游列国:巴黎,我叫了三辆出租车

周游列国:巴黎,逛老佛爷

周游列国:法国,枫丹白露

周游列国:法国,在里昂逛胡同

周游列国:法国,里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