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职业技术教育新机制


构建企业职业技术教育新机制(赵秀峰/原创)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本文围绕企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目标,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试图针对企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构建企业职业技术教育新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平台,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形成企业新的先进生产力,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职业技术 教育培训 人力资本 企业发展
一、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其基本途径是发展职业教育。八届人大十九次会议根据《教育法》和《劳动法》,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使职业技术教育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轨道。2002年2月13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描绘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基本现状:整体国民素质偏低,中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产业、行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能适应产业高度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城乡、地区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处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城镇企业中的1.4亿职工,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其中初级技工占60%左右,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为5%。而在这仅有5%的高级技工中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且面临退休;与之相比较,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到40%左右。时代呼唤职业教育,人民需要职业教育。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目标:即“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必须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必须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必须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必须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必须与国家的职业标准和职业等级相适应,实行劳动者就业前或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企业是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力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已经成为举办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有着其独特的办学优势,它将知识、技术、信息、管理等资源不断地及时地注入企业,使企业不断增加活力达到可持续发展。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所重视,很多名牌企业都有了自己的职业技术学院,他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是劳动者的智力,而不是机器、设备和资金。强化企业的自主培训功能,加强对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转岗职工的教育和培训,逐步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企业员工职业的就业准入制度,是企业职业培训的重要任务。
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体现者和实现者,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振兴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之所在。企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为保证,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资源和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职业技术教育是企业的一种最合算的直接投资方式,人的知识和能力这种特殊的资本通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可以成为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一种特殊的、可以带来增值的活性资本。
三、建构新型的企业职业技术教育新机制的良性循环。
建构新型的企业职业技术教育新机制,其出发点是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其主体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其主导是学校的教师,其任务是知识灌输和能力培养,其核心是构造企业核心能力,其标准是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被誉为“经营之王”的松下幸之助认为,“松下是制造人的,兼之制造电器”。美国的一位钢铁大王也曾经说过:“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资金和市场全部夺取,但只需保留我的组织成员,四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这些思想观点充分反映了成功的企业,无一不重视人力资源所拥有的价值。建构新型的企业职业技术教育新机制的良性循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变革,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企业员工更为容易接受变革的事实而努力奋起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四、深化企业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服务。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目标,突出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指明了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重视发展企业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企业面向社会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只有把传授知识、实习操作和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实现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目前最紧要的是建立能够适应技能需求变化的培训机制和培训制度,建立技能认证制度,实行技能鉴定和职业市场准入,构造市场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企业教育培训新体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针对不同情况培训内容应有所偏重:对于新建企业,除部分技术工人的调入外,新招聘选拔的员工主要以适应性技能培训为主;对于新添置生产设备的企业,员工培训主要是掌握新操作技术为主;对于实施低成本竞争战略的企业,主要进行改善干群关系、调整分配制度和节能降耗的教育培训;对于跨国经营企业,主要是进行WTO基本规则的教育培训;对于兼并扩张企业,主要是进行资本经营的教育培训等。
在基本思路方面:一是把党务干部、职工职业技术教育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三支队伍和三个基地的建设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基本范围,其触角可以不断延伸到社会;二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企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质量、创立企业职业技术教育声誉的必要保证;三是积极推进培训产业化、市场化,大力整合培训资源,抓好“两头”即招生的入口关和就业的出口关,带动中间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力拓展办学市场,努力寻求新的教育增长点,按照企业化的方式构建培训机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使培训机构真正成为面向培训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四是加强企业培训法规建设,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开展培训。五是全面推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资格审查制度和企业管理者职业证书制度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作者系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第一国策论——一份前瞻中国21世纪前50年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的报告.《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3年第6期第12—35页。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人民日报》2002年9月25日第2版。
3、袁正光:试论创建学习型社会.《人民教育》杂志2003年第10期第2—5页。
4、赵秀峰:试论构筑企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新机制.《教育与职业》杂志2002年第11期第56—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