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你接的不应是胡佛的棒


 

                  奥巴马,你接的不应是胡佛的棒

 

作者:韩和元

 

奥巴马在刚组阁政府时,美国出现了购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呼声。有提议要求总规模约为9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所需要的钢铁,全由其本国企业于美国生产。而之前的26日,参议院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就已加入一项议案,限制接受政府金融救援资金的美国银行雇用外国员工。

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各国陷入贸易保护的恐惧中,所幸的是奥巴马政府当时并没有被狭隘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舆论和民意所左右,而成为胡佛二世,并且在及后的G20峰会中与其他领导人还发表了全球一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明。

但贝拉克到底是个典型的“务实的具有明显实用主义色彩的机会主义意识倾向的”西方政客,在国内民意和舆论的压力下,在他的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诉求下(美国民主党的支持者多为产业工人,奥巴马要想在医疗保险改革上有所突破,则必然不敢得罪他党内同志),他不得不屈服于来自产业工人的压力,于912日,签署了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的法案,该法案为期三年。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一年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

对于中国这个极端依赖于出口的国家来说,这显然是个糟糕的开头,事实上,自2001年以来,委内瑞拉、秘鲁、埃及、土耳其、南非等国就先后对中国轮胎提出反倾销调查,但麻烦显然并不仅仅局限在轮胎行业。

卤莽的行动才刚刚开始冒了个头,但显然并不局限于中美贸易之间。这个由美国带的坏头才刚刚开始,阿根廷生产部16日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离心泵、卷尺和注射器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根据阿根廷政府发表的公报,对上述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为期不超过一年。在调查期间,阿根廷海关将对从中国进口的上述产品征收保护性关税。

但在美国人预备重新演义这场闹剧的时候,我认为大家还是有必要去翻翻这场戏的脚本的-----也就是胡佛先生于1930年签下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19293月,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久,但不久繁荣终于走到了极限,10月,纽约股市崩盘触发金融危机。对于这样的危机,美国人并没有从根本上来予以讨论,他们只是将原因归罪于国际贸易,国会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关税议案。10月,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此时,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企业都要求增加关税保护,以刺激就业。由此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法——《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得以诞生。胡佛迫于国会压力于1930年签署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欧洲各国基于保护本国就业和通货纷纷也不得不采取了美国式的态度,竞相提高关税以此来保护本国产业。由此,《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贸易战,其结果是:实行进口管制。原先寄希望通过扩大贸易来恢复全球经济的幻想在各国严格的外贸管制下破灭了,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从事后来看,当时世界经济之所以会陷入长达10年之久的大萧条,与胡佛挥动的大笔所挑起的贸易保护之战有莫大的关联。正是这个《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不仅没有拯救美国,反而把全世界拖进了贸易保护与贸易萎缩的恶性循环之中,让全球经济陷入更深危机。

而再反观今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当前的世界与当时已有不可同日而语之势------产业价值链、供应链的全球分布已经使得世界经济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抵抗力更为敏感和脆弱。一旦一个国家首开这样的先河,那么必然的结果是:相应的报复也必然随之而来。一个环节的不畅,带来的或许将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坏死。

912,当奥巴马在特保案上签下他的名字的那刻,意味的并不是一场棒子落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的棒子还只是才刚刚举到了空中而已,虽然这根棒子不是大棒,更多的只是象极了一场以悲剧收场的闹剧的指挥棒而已。

综合胡佛大笔写就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闹剧史,我们认为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远不只是美国特保案的通过,更多更大的麻烦将来源于其它国家和行业,基于保护本国本行业,特别是就业而采取报复的连锁反应。

当前世界经济好不容易才绽放出一两丝绿芽的当口,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侵袭才是关键。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吁请奥巴马放下他那根糟糕的闹剧的指挥棒,毕竟他需要接的是罗斯福的棒,而不是胡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