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日前,卸任中科大校长的朱清时,正式受聘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据9月17日央视报道,朱清时在接受聘任后公开表示,南方科大将实现去官化和去行政化,按教育规律办事,实现教授治校。行政人员将还原他们的本来的定位,就是为他们为学校,为教授服务。行政人员将没有任何行政级别。不是科长,不是副处长,不是处长,也不是副局级,他们都是像秘书一样的办事员。
我注意到,几大网站的一些貌似高校教授的网友跟贴很活跃,有人发贴说:“朱校长是勇于吃螃蟹的院士,是一条生猛的游于沙丁鱼缸的‘鲶鱼’”;“处座们给俺当秘书?没搞错吧,果真这样,俺们眼泪花儿都快流出来了”……印象中,朱先生并非首次在公开场合向高校行政化“开炮”,朱校长的这一“炮轰”再次让人振聋发聩,可谓直击当前高校行政味不淡反强的要脉,它引发公众共鸣便在情理之中。
尽管朱校长所指出的大学官场化是个老话题,但作为一名院士,能如此直斥这一教育管理存续已久的弊端,而且敢在履新的南方科大一刀斩掉“官级”,将高校内所有行政人员的身份由处长变秘书,这还是第一人。所以,窃以为,把不懂教育的“政客”逐出校园,把会为教授服务的秘书请进来,这的确已是我国百年大计之教育的急需。如果再无有良知和时代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勇敢地站出来,捅破这层窗户纸,那么,我们的教改还会在煎熬中迷航。
现在,不少人痛心疾首,缘何中国大学难出大师,原因就在这里。不仅是高校官场化,就连一些中学、小学都开始跟风“加官进爵”了。有的重点中学整合成教育集团,名片上董事长后面还加了个括号,内印“正处级”字样。在一些高校内部和民间广泛流行着这样的说法:校领导一走廊,处座一礼堂,副处一澡堂,科长一操场。不仅是委员、代表忧虑学校的“官味”渐浓,就是坊间百姓,也无不对“取消学校“官级”的每一次呼吁拍手称快。
但奇怪的是,这一呼声,不仅丝毫未动摇这一学校行政体系,反而还在某些局部得到护强。一些非本校成长起来的干部,反而从其他机关交流至校园。他们往往带来的只是“官位的平衡艺术”,根本无法也无能力带去导师的光芒,甚至一些人只为进校沽名钓誉。这些低级的制度形态僵化了大学的创新精神,使大学里面的教学尖子、学术独立学者,仿佛成了一匹戴着笼头的“官马”。显然,这样的马无法一身轻松地驰骋于教学的疆场上,而只能成为“处座”们的马前卒。
靠啥去铲除这层“官味”呢? 窃以为,光靠朱校长一人践行,力量有限,看似更像是孤独地在“战风车”。我们需要从教育管理核心层做起,尽快从校园拨出家长意味甚浓的“利益之腿”。首先,全面清理高校行政化乱象,果断消除行政职级设置体系,教授就是教授,后勤管理就是教授的秘书,校长不过是责任和级别高一级的秘书罢了;再者,逐渐试水并取消校长任命制,启动教师直选校长和教授治校的先进模式。这样,才能使高校具有相对独立性,使学术自由、办学自主免受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