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取舍:让人都‘信’,让人生‘疑’


中国语文的内容主要是在华夏几千年文明里转,教育的根底却是让人“信”。美国语文也有如爱国和人道情怀等等,不过还有几点不同,就是不让人都“信”,而是让人生“疑”。以前听张中行先生说,英国的课本上说拿破仑是英国打败的,德国课本上说拿破仑是德国打败的,有人问罗素,让我们的孩子信谁呢?罗素说,让英国的孩子读德国的书,让德国的孩子看英国的书。什么时候大学不再轻易相信什么,教育就有成效了。这个故事不知是否准确,却讲了一个道理,教育乃让人学会怀疑,通晓独立思考之径。选什么和不选什么,编选者之深意存焉。

      少时读好书,可影响一生,劣书则使人苍白,不过骗人的泡影罢了。

    据说民族素质,除与传统有关系,教育理念也是重要的一环。“五四”前后人才辈出,环境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前几年学界就中学语文教材应如何编写,有过不小的争论。看双方的争论,知道彼此的落脚点不同,价值观是有差异的。那一场争论也导入误区,好像都要确立精神上的核心,除此之外别无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