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多国奶农倒牛奶的抗议是否有效


欧盟多国奶农倒牛奶的抗议是否有效

李华新

     据英国媒体16日报道,当地时间16日,比利时等欧盟多国奶农用倒牛奶这一疯狂举动来抗议过低的奶价,另有4万名欧洲奶农举行了罢工示威,呼吁欧洲成立专门机构调节牛奶市场供需。

16日,比利时奶农阻止牛奶运输和供给,在南部城镇锡奈出动300台拖拉机,将他们自己生产的300万升牛奶倒入农田,损失超过160万美元。倒牛奶是疯狂的,但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绝望的心情。当地农业工会负责人表示,奶价都不到成本的一半,产出越多亏损越大,如果牛奶价格持续过低,他们将被迫陷入破产境地。

当天,在法国北部的莱皮约,法国奶农也将7万升牛奶倾倒在农田中以示抗议。德国波恩奶农打算19日将7000升牛奶泼在德国农业部大楼门前。 

 近来,欧盟奶价暴跌,引发多国奶农抗议,约有4万名欧洲奶农在各地举行了罢工示威,谴责欧盟和各国政府对奶牛养殖业的立场。

但是,不管怎么说,倒牛奶的举动的确是疯狂了些,因为这些被倒掉的牛奶还是很可惜的。因为你在处理与对政府的不满时,这样的举动无疑也是在暴殄天物。因为,这些白白倒掉的牛奶倒在自己的田地里,很不如把这些牛奶给那些低收入者饮用。而这种抗议的举动是否能够引起欧盟改变主意,是否会提高牛奶的价格,依然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现在的收购价不及牛奶的生产成本,那就是越生产的多,越是赔钱,那么有谁会再去生产呢?

和欧盟奶农不同的表现是,我们的奶农很少用如此过激的行为,来表示对收购价低于生产成本的不满。更多的人是在养奶牛赔钱的时候,只好把自己的奶牛杀掉,而说实在的杀掉奶牛和倒掉牛奶相比更为过激,只是这样的一个举动,很少引起社会的悍然大波。不过当奶农不愿意再养奶牛,或是牛奶的收购价格过低时,实际上所造成的是超市上的牛奶价格的不断上涨,而购买者确实大大减少了。而这样的一个怪现象就是价格并不低,而这部分利润确实与奶农无关。零售市场的价格看来并不能完全反映生产者的利益。长期以来,但是一旦市场短缺,那么受到影响的还是消费者。

牛奶风波涉及3个关键产业链:生产牛奶的农场主、奶制品加工厂和超市零售。在2008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德国农场主们强烈要求奶制品加工厂的收购价格从目前每升25—34欧分提高到至少43欧分,理由很充分,现在的收购价格不及它们的成本,农场主们入不敷出,生产牛奶不仅毫无赢利,而且亏损。那么,超市零售价又是多少呢?每升牛奶根据质量不同从55欧分到1.19欧元不等。显然,零售商赚取了其中最大的利润。

这一点上中国的生猪饲养户与零售商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那就是现在当猪肉市场价格上扬的时候,而实际上生猪饲养户并没有见到多少利润。利润似乎都在流通环节上被赚走了。

当下,欧盟的奶农,用一种断然态度对牛奶价格过低表示抗议,而各国却不打算继续提高对奶农的补贴。此种迹象表明,当利益不能取得平衡的时候,这个从生产到供应到零售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维持下去,就会使得这个链条断裂,最终崩溃的还是乳制品整个行业。而消费者则是同样不能得到充足的牛奶饮用。

蜂拥而至的高利润高行业,会使得这种追逐利益实现最大化,但是,当不能妥善解决其中隐藏的弊端时。也许,对价格的政府有效监管和必要的预警机制的建立,就可以避免发生此类问题。

看来牛奶问题和谷贱伤农的问题是同样的,农民的利益应该得到保护,仅仅是用政府补贴,还是减少流通环节的障碍,让在流通过程的利润回到奶农的口袋里,这样政策的实施,依旧还是需要政府的有效调控。或是,依旧要由政府出资,帮助奶农来减少牛奶低端产品的生产,改为生产易于保存的高端产品,这既是乳制品行业的产业革命,同样也是使得牛奶的高端产品,能有一个客观的利润回报。

欧盟也表示,只是提高补贴,不是办法,而如何能够有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管构架,来防止出现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非合理价位出现。这将是欧盟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欧盟奶农的这个做法,是个值得警醒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对牛奶的倾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利润的追逐需要理性、有序,需要有秩序下的规矩。

(济南  李华新)二○○九年九月十七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