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探底态势明朗 两三年内难说全面复苏


 

周五的大幅下跌,已经充分说明3000点面临的逢高减磅压力巨大,市场需要二次探底寻求支撑。
 
那么,假如我们对经济复苏谨慎乐观的话,未来市场的走势将会怎样呢?
 
1、从长期来看
中国处于新兴国家的核心,不管是中国经济还是中国的企业,都处于高速成长的阶段。对未来10年左右的长期增长预期,可以说几乎是毋容置疑的;而且,政策也将是可以预期的、确定的;所以,高估值也将长期存在,这同样也是合理的。
因此,看好中国长期的宏观经济,特别是在目前价位和点数做长期趋势或价值投资,应该是安全的,回报也将是可观的。
 
2、未来2~3年的宏观经济和A
 
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破产
特别是经济复苏程度,将直接影响股市和楼市的表现。然而这次金融危机不仅仅是简单的美国楼市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震荡,而是一种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欧美的泡沫市场需求、俄罗斯和澳洲等资源的输出、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加工能力的输出——这三位一体的、旧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告别!
全球经济若想全面复苏,必须有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来替代旧的;然而,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出现和稳定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即便仅仅是旧的国际金融秩序都不可能简简单单地由某一种新的秩序来替代,更何况全球经济的增长模式和全球经济复苏呢?
所以,无论全球经济复苏,还是中国经济的复苏,都难说在2~3年内能够怎样怎样。但既然美国经济已经出现触底反弹,则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将一定会缓慢、曲折地实现复苏。而股市正将是动态地、超前或者滞后地反映这种复苏和变化的,因此未来2~3年的中国A股将是震荡的、机会和挑战并存的市场。尽管涨到4000点甚至5000点也是可能的,但更多的参与者则可能会“赚了指数不赚钱”。
 
3、短期:3个月~半年的股市
如果A股指数能够在2700~2800点左右二次探底成功,则将迎来危机结束前的一次最后的抄底机会——预计3个月到半年的A股已经不太可能再回到3000点左右,尽管震荡中的机会难以把握,但从价值投资和长期趋势投资的角度来看,却是建仓的绝佳机会。
 
4、超短期:1~3个月
震荡筑底:如果出现快速下跌,或者成交量急剧放大,则可能迅速完成二次筑底;若多空反复争斗,则可能以时间换空间的形式展开筑底;但不管采取某种方式,一旦跌破前期低点2650点左右,跌的约多则可能筑底越牢,中期上升的空间越是可期;若是缓慢筑底,则取决于换手的充分性,如若总交易量达不到身份的多空换手,则未来行情的震荡将更加难以把握。
因此,短线以研究为主较好,行情较难把握,若参与务必得“立即承认错误”、且“快进快出”不得纠缠。
 
5、结论
1)宏观:两三年内难说全面复苏(具体如上文);
2)股市:二次探底态势明朗(具体如上文);
3)焦点:政策面,及政策对基本面的适应性和合理性。无论中国,还是欧美,皆如此。
 
6、对策
1)管理层
l         还富于民:如郎教授所言,卖出部分央企的股权,并平均分配给老百姓。不仅还富于民、刺激消费,而且民间资本会以更活跃的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将刺激民间投资的迅速恢复;
l         民进国退:之所以制造业复苏得慢,除了需求疲软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营资本能够参与的行业,营商环境都在急剧恶化,只好去炒股票和房地产;而还有广大的领域我们实行的是管制和垄断的,或者尽管没有明文不允许民间资本参与,但实际操作上民间资本是很难入围的。等到我们看到更多的领域出现大范围的“民进国退”,差不多离全面经济复苏,已经不远了;
l         房地产:如果管理层任凭“新地王”不断出现,任凭销售量迅速下降、而价格急剧上涨不断发生,那么房地产业将是阻碍此次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
正确的办法应该是:一方面呵护现在房地产业出现的可喜变化(和08年相比量价齐升),充分利用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坚决打击捂盘、囤地或其他变相降低供应从而抬高价格的行为,适度增加经适房和廉租房,在保持房价“稳中有升”或“增中略降”的前提下,使得房地产业在拉动经济复苏的同时,自身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不仅中央政府要坚持这样做,更应该要求并监督地方政府这样做。
总之,目前房地产业出现的苗头,需要引起管理层的特别注意,如若任其发展下去,“房地产将中国经济拉入二次谷底”不仅可能发生,甚至还会将中国拉入类似于日本的长期萧条中,也未必是危言耸听。
2)股民
l         热点:政策,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大方向、变化、及微调;
l         行业:率先复苏、大小非、股指期货、大宗商品、新能源、并购、通胀,以及地产、券商及金融类,特别是和政策面又有关系的个股或板块;
l         另外,今年第四季度,热点可能将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