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调动”, 教育局长也是受害者?!


     “突击调动”, 教育局长也是受害者?!

河北省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长冯云生在离任当天签署大批调令,突击调动上百名农村教师进城的报道,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响,人们无不为这种权力的最后“疯狂”而倍感吃惊,并且就如何消除制度漏洞,避免出现权力交接的真空地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9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北省武安市纪委及教育局已成立由纪委、组织部等四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取证。

事实证明,如今一些地方官场,人事安排的突击现象并不少见。如,山西侯马市公安局未向上级汇报,擅自突击调整提拔干部92名;如,河南商丘市区委书记换届前违反程序,突击提拔调整94名干部……而秦皇岛市青龙县前县委书记高东辉在得知上级酝酿免去自己职务的次日,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以分封诸侯的架势闪电提拔和调整了283名干部。——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无怪乎武安前冯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之,无怪乎有不少想从农村调入城市的教师要来找这个“被免职”局长签署调令。然而,面对各界的“强烈反响”,笔者倒以为: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充其量也就是武安的这个前冯局给我们再次演义了一出“如有巧合、纯属雷同”的闹剧而已。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是能够理解农村教师那种砸锅卖铁也要调往城市的渴望与迫切的,而作为一名管理者,笔者也是能够理解前冯局这种情非得以的“疯狂”的。报道中称,在冯云生任免决定宣布后,有不少想从农村调入城市的教师来找他,要求签署调令。另据披露,当地教师从农村调到市里,早已明码标价,多则5万元,少则3万元。——“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收了钱不办事,天打五雷轰”。可想而知,三万五万对于农村的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既然钱已到手事却未办。如此状况之下,前冯局于心何忍?其情何甘?既然职务是突然被免职的,那么事发当下、情急之中出此“绝招”又岂能不是被迫出来的一种“高明”?

或许,对于那些急于调往城市而且已经出了钱的教师们来说,前冯局的突然被免职根本就是一种天塌地陷般的灾难;而前冯局的“临危不惧”的果敢无疑再次让他们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与希望。而对于前冯局来说,他应该深知“民意不可违”的道理,只要拥有了民众,也就拥有了主动。因为,拿钱不办事毕竟不是“君子”,更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对于这一点,我想他是无论如何都是熟记于心的。

2008213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市委副书记王志平被杀。行凶者系呼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局长关六如。关六之所以行凶,就是因为“买官”未果而遂起杀心。

20081020日清晨6时许,廉江政协副主席、廉江中学校长黄兆峦与其女儿从家中走出,行至同心路口时,被人捅了5刀。据起诉书称:黄兆峦之所以被杀,是因为时任廉江中学校长的黄兆峦收了被告人陈军送的2万元人民币,却迟迟未将陈的妻子梁某从廉江第一小学调进廉江中学,陈军由此心生怨恨雇凶杀人。

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前冯局何去何从?倘若冯云生平时“细水长流”,把这100多名教师调进城里的手续给办理了,做到“润物细无声”,人们还能察觉到其中的腐败行为吗?还会惊动纪检部门,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吗?

诚然,在“突击调动”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些原本充满渴望的教师们,但设若从社会这个大背景的角度来说的话,冯云生难道就不是官员权力观的病入膏肓、官员权力专断和张狂的牺牲品吗?——设若对此类事件如果仅仅止于个案处理,而未能进行病因性、制度性审视和诊治,恐怕这种“突击调动”依旧会继续上演,而更多的人则依旧会继续效仿!

(李吉明2009919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