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令与国际化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企业高管天价薪酬问题,引起高度关注。近日,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被称为“中国版限薪令”。《意见》的具体内容相关媒体多有报道,此处不再重复。总的来说,这个《意见》将使得央企高管的薪酬得到控制,用参与《意见》制定的苏海南先生的话说:“央企国际化,央企高管的薪酬不能国际化。”这个表态显示了当前国内对于“国际化”态度的微妙转变。
    曾几何时,在国内诸多领域,改革的目标就是“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国际惯例”经常成为让人无话可说的尚方宝剑,明明觉得不太对头,也难以理直气壮地反驳。“国际化”似乎成为不容置疑的唯一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际化”、“国际惯例”并非天经地义,也并非总是合理。对于中国来说,实践经验使得我们开始慎重对待“国际化”。针对央企高管薪酬的《意见》,是对“国际化”态度转变的又一个例证。由此,我们可以有底气地说:对中国确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国际化,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某些东西,就不应该国际化。以后别再拿“与国际接轨”来堵人们的嘴。
    但是,《意见》本身也有值得讨论的地方。首先它只是针对央企的高管;其次,对于央企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的人才,《意见》的约束较少;第三,当我们说央企高管的薪酬不能“国际化”的时候,其实,世界不少国家都在对高管的薪酬做出限制。某种程度上说,限制高薪正是当前的“国际化”趋势。因此,中国版限薪令又显示出与世界上流行限薪的不同。中国的限薪,针对的是央企,并没有针对具体的行业。但是,国际上的限薪趋势,主要针对的是私人银行家。两者的背景和结果并不相同。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华尔街的贪婪成为众矢之的,美国首先发出对金融企业高管薪酬质疑的声音,随之,欧盟也同样对金融企业高管的薪酬产生普遍的反感,要求限薪,要求“封顶”,要求监管的声音不绝于耳。在欧美社会,金融类企业大都是私营企业,政府直接干预私人企业管理层薪酬是很少见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欧美国家再次(上一次应该在二战之前)意识到,金融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最大的危害源头,个别金融巨头的行为,已经严重伤害到社会的整体。以至于政府不得不跨过企业自主权利的门槛,直接干预。但是,我认为,意识到金融业的危害,与解决这一危害并不是一回事。欧美国家限制金融业高管薪酬的措施,未必能改变金融业的危害。欧美限制金融业高薪的做法,能否产生实际效果,效果能维持多久,说实话,我认为值得大大地怀疑。
    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欧美国家的民众中,引发了对于金融家整体的不满,有的金融家被打耳光,有的被辱骂,有的被刺杀,有的自杀。欧美社会对于大众的这一普遍情绪并没有做大量的宣传报道,限制金融企业的薪酬,只是对这一民众情绪的回应,体制决定了它未必能产生真正的作用。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光从薪酬下手,没多大用,金融家有很多方式躲避这些硬性规定。只有改变金融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让金融企业只处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状态,而不是主导所有经济活动,不是成为最重要的发财手段,才有可能避免金融家的贪婪所导致的金融危机。因此,金融业地位、性质不改变,只限制金融企业的高新,在我看来属于本末倒置,今后还会在这个问题上栽大跟头。然而,在欧美社会,要改变金融业的地位,何其难也。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六部委下发《意见》,对央企高管实行限薪,但是,从本质上说,与欧美对金融业高管的限薪,是不一样的。央企限薪是出于社会公平的考虑,主要体现的是缩小收入差距;欧美限薪是出于社会经济安全的考虑,与缩小贫富差距关系不大。央企限薪容易实现目标,欧美金融业限薪不见得能有多大效果。表面上“国际化”的一致,本质上很不相同。因此,我希望国内相关人士看得更深入一些,不要把央企限薪简单等同于向欧美学习,更应该看到欧美对金融业限薪的深刻本质。只有认清这个本质,才能使我们对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定位和规划有清新的认识,以避免重蹈欧美金融业的覆辙。
    如果我们只是因为别人限薪,我们也跟着限薪,照猫画虎,只学到一点皮毛,白白错过了认清金融业危害的大好时机,等以后再反应过来,就晚了。欧美目前对金融业的危害有所认识,但它未必能找到排除这一危害的有效办法,只能拿限薪说事。欧美对金融业限薪的目的是避免下一次金融危机,而非缩小贫富差距。中国如果能理解到这一点,就应该从现在起,对金融业有新的认识,从根本上调整金融业的发展定位和模式。否则,只跟着学到一点限薪,白学了。

 

 

相关文章:

企业高管为何收入惊人?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不能学美国

金融民主为何失败?

犹太人命运与金融规则

“阴谋论”不足为信

《达芬奇密码》简要看读指南

中国商人与犹太商人

从“有限责任”到“有限权利”

火车、麻雀与股市

中国应禁止股指期货

同宋鸿兵先生打一个赌

从《货币战争》看政商关系

 

清官概念的三个阶段

官员回避制度应该加强

财产申报制度呼之欲出

现代社会官僚多

官僚制度的经济基础

嘉庆杀和珅的现代解读

朱元璋为何对贪官无奈

卢武铉的羞耻感

“富二代”垮掉,是好还是坏?

中国古代皇权合法性问题

平民皇帝杀功臣

金钱就是社会权力

钱太多了就不是钱

挣钱与赚钱

伟哥时代与美国调情

美国会分裂吗?

文化种族主义的无形毒素

21世纪的中美战略转换

一种老套路的腐败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