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一则“关于《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公告”出现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此前一天,这则公告张贴在中华新闻报社的一面玻璃墙上。
这份创办了16年之久,发行量曾达到10多万份的《中华新闻报》走到了终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这是迄今为止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9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的绝大多数媒体,都是事业单位主办,尤其是“国”字号的媒体,长期以来都只要将几个版面填满,就会衣食无忧。
可曾几何时,中国媒体也学起了西方,引入了“竞争”的概念。虽然“竞争”了几十年,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概念尚没有形成,但部分非嫡系的媒体,由全额预算单位变为差额预算单位,再到如今的“自收自支”单位后,本应有的“优胜劣汰”效应已初步显现。此次全国范围内对事业单位进行的改革,彻底警醒了某些长期赖着财政而“长不大”的事业单位,使媒体的竞争效应加剧。
《中华新闻报》正是因为体制僵化,思路陈旧,内容死板,导致发行量萎缩、广告收入减少而难以为继,正如媒体所言,是因“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不得不停办。
其实,《中华新闻报》停办还有一个更突出的原因,那就是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作为新闻类媒体,《中华新闻报》在新闻的及时性方面,显然无法和网络新闻相比,其原先最大的优势也就完全丧失。
其实,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媒体最终完全取代纸质媒体已成必然。近期,作为媒体大国的美国,已有多家主流报纸宣布破产、停办或大幅裁员。年初,科罗拉多州拥有近150年历史的《落基山新闻》和华盛顿州的百年名报《西雅图邮报》相继结束发行印刷版的岁月,期望在网络上重生。4月份,《波士顿环球报》和《纽约时报》宣布频临停刊。5月,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民报》也停止印刷,只发行网络版。密歇根州安阿伯市拥有174年历史的《安阿伯新闻报》也于7月23日出版发行了最后一期印刷版。上个月,美国最受欢迎的大众化杂志《读者文摘》的发行商读者文摘公司17日宣布,将按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预先破产保护,并计划用公司所有权交换部分债务。
中国首家中央级报纸停刊之所以备受关注,还是因为它的“国”字号地位。当然,给媒体主办单位定级别,也是中国所特有。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电子阅读器的技术进步,网络媒体必然会快速取代纸质媒体。笔者预测,任何纸质媒体的好日子,都不会超过10年。
未来十年,中国的出版业将大幅度萎缩,纸质媒体、纸质书籍(包括课本),都将被无限容量的电子阅读器所取代。
因此,《中华新闻报》的停办,只是中国众多不上规模的媒体将要出现“停办潮”的开始,这对于整合媒体资源是一件大好事。而电子阅读器对世界森林的保护,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我的近期话题:
文强狂啸“别想从我口中获得东西”的四大原因
文强咋将十七大女代表拉下了水?
重庆打黑,将现“蝴蝶效应”
高法数人落马,重庆“打黑”已涉公、检、法、司
煤监局副局长被双规,重庆“打黑”已全面开花
王立军抓副手,重庆打黑好戏连连
新闻链接
首家中央级媒体停办始末报刊改革挺进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