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沈昌文的一篇小文,谈及汪道涵的英语水平,感触颇深。沈昌文是《读书》杂志的老总编,读书界里久负盛名。汪道涵是老上海市委书记、市长,1985年力荐江泽民继任,后来是“海协会”会长,“汪辜会谈”的那个“汪”,2005年90高龄去世。
沈昌文文中有个片段,70年代他去拜访汪老,见汪老新添一子云云。我推测,这一定就是后来在娱乐圈混的汪雨了。汪老是有名的爱书之人,做上海市长期间,就跑遍了各大书肆。沈昌文谈到,文革末期,汪老和他聊起莎士比亚,大段背诵莎剧英文原文,琅琅上口。党内高官的文士风雅,令沈昌文大为诧异。后来沈昌文费尽心思,帮汪老弄到一套英文莎士比亚全集,汪老大喜过望。
这些老一辈人的英文水准,又把我给雷到了。沈昌文还有一篇小文谈到费孝通,说费孝通用英文跟他说,老年人,不应该只重视physical exercise,还要重视mental exercise,自己译为“思想操练”。这不足为奇,费孝通在英国拿的博士,当年还和胡适讨论过论文中的英译问题。(顺便说一下,98年前后,费老兴致勃勃,组织几位老友,李慎之,李锐等人进行“思想操练”,仅仅举行了一两次,因种种原因,这位当年大右派的策划便破产了。)
但汪道涵是老一辈革命家,有这种英文水准,让我这学英国文学的,无地自容。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见过一个细节:文革中抄赵树理的家,这个写《小二黑结婚》的“山药蛋派”乡土作家,家里竟有满满几大书架的英文原版书籍。
时代造就人,汪道涵30年代毕业于上海交大,那个年代,中西融通的大学,总让我心驰神往。时过境迁,身世显赫,书香门第出生的汪雨,在音乐上也有极深的造诣,是否也爱读书呢?我觉得未必,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