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教师节”前的9月6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学听课,在初中二年级的课堂里坐了一个上午,一连听了五堂课:数学、语文、研学地理和音乐。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该校地理老师钮方萍回忆说,“温总理认为新版本的教材区域划分有问题,陕西、甘肃不应该划在华北地区中。(9月11日《中国网》)
应该说,温总理所指出的问题,符合绝大多数民众对中国地理的认知,笔者也一直认为陕西、甘肃属于西北。正如北京市中学地理特级教师张凯所说,把陕西、甘肃划入华北地区不对,尤其是将甘肃划入华北很荒唐,因为从地域、地理、经济等方面来看,甘肃都跟华北比较远,应该划入西北或者西部。
温总理的“纠错”,得到了很广泛的支持,这也说明大家在这一问题的认知上上一致的。一些作者在称赞温总理的同时,也不忘大骂中国出版机制存在的诸多弊端,连这么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竟然“错误”了14年,还有写手痛陈这是中国教育的耻辱。
可本月11日,将陕西、甘肃划入华北地区的初中地理教材的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官方网站的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题为《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文章,认为人们习惯于将陕西、甘肃划入西北地区,只是按照行政划分的结果,而因为按照行政划分被引用得最频繁,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错觉。而该地理教科书采用的是自然划分,并没有弄错。该文引用多名权威专家的科研成果,和全国高校地理专业师生普遍使用的教材,以及《辞海》的解释,称将陕西、甘肃归属于华北地区并没有错。言下之意,总理的“纠错”是纠错了。
究竟是出版社错了,还是总理错了?作为一般民众,笔者也没有更深刻的个人见解,但地图出版社敢于在官方网站的显要位置显示该文,矛头直指温总理的纠错,则明显体现出了时代的进步。其具体表现有三:
其一,过去,国家高级领导人下基层调研、视察,媒体报道出来的总是“清一色”好消息,虽然也有一些对社会现象的批评,但对具体事项批评却很少见。在我的记忆中,除了朱镕基大骂九江溃塌的江堤是“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以外,还真的很少听到领导“栽刺”。此次温家宝对地理教科书纠错,无论是对还是错,其精神都值得肯定,因为温家总理把自己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公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官,发现问题就及时指出,即使是自己弄错了,也并不丢人。
其二,地理出版社这种“不唯上”的精神令人敬佩。目前,官员太监化现象十分严重,“唯唯诺诺”是当前中国官员的最大特色,很少有官员敢于对自己的上级领导说“不”,一些毫无价值的领导发言,也被下级当作圣旨再三学习、领会。地图出版社这篇专门针对温总理“纠错”的文章敢于发表,其领导如果没有“不唯上”的精神,是绝对不敢为的。
其三,这样的文章能够发表,且原先的报道未被删除,表明了中央最高层对驾驭言论的自信,也体现出温总理对不同意见的容忍甚至虚心接受。
我的近期话题:
文强狂啸“别想从我口中获得东西”的四大原因
文强咋将十七大女代表拉下了水?
重庆打黑,将现“蝴蝶效应”
高法数人落马,重庆“打黑”已涉公、检、法、司
煤监局副局长被双规,重庆“打黑”已全面开花
王立军抓副手,重庆打黑好戏连连
新闻链接